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1-7岁小儿,表现为骤起高热、咽喉痛、厌食等,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一般对症治疗,可自愈,少数可引起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疹。
在诊断方面,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高。病原学检查以特异性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查较为常用。鉴别诊断主要与手足口病、溃疡性口腔炎等疾病相鉴别。
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疱疹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高热的患儿,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口腔局部可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开喉剑喷雾剂等,以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同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预防方面,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同时,要加强锻炼,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因此患儿需要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1周。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