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胆结石、胆道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胰腺炎症,主要症状有腹痛、发热、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胆道疾病、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等。
一、病因
1.胆结石
胆结石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结石可导致胆汁排泄不畅,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酶,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2.胆道感染
胆道感染可引起胆道炎症,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胰腺腺泡损伤。
3.其他因素
酗酒、暴饮暴食、高脂血症、高钙血症、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二、症状
1.腹痛
2.发热
体温升高,一般为低热。
3.黄疸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4.其他症状
三、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等。
2.影像学检查
B超、CT等检查可发现胆结石、胆道扩张等。
3.其他检查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可明确胆道情况。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
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止痛等。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防
1.积极治疗胆道疾病
如胆结石、胆道感染等。
2.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
3.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六、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相对较少见,但其病情可能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治疗上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老年人
老年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治疗上应注意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孕妇
孕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要考虑胎儿的安全。治疗方法应根据孕周、病情等因素综合考虑。
总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应积极预防,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