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
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阴道出血、白带异常、下腹疼痛、排尿异常、外阴瘙痒等。
1.阴道出血
阴道出血是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且复杂的症状,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过多或过少、月经间期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等。月经周期紊乱常见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于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失去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月经提前、推迟或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可能由子宫肌瘤引起,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进而导致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血块;月经间期出血,除了宫颈糜烂可能引发外,子宫内膜息肉也会导致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血液颜色多为褐色或淡红色;绝经后阴道出血则需要高度警惕,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出血量可多可少,常伴有恶臭味。
2.白带异常
正常白带为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黏稠、量少,无腥臭味。当出现妇科疾病时,白带的性状、颜色、气味会发生改变。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常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伴有外阴瘙痒和灼痛;滴虫性阴道炎的白带则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细菌性阴道病的白带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带有鱼腥臭味;宫颈炎症引起的白带异常多表现为白带量增多,呈黄色脓性,质地黏稠,有时还可能伴有血丝。此外,宫颈癌患者的白带可能会出现水样白带,量多且持续,晚期还会因癌组织坏死、感染,白带呈米泔样或脓性,伴有恶臭。
3.下腹疼痛
下腹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疾病不同而有所差异。盆腔炎引起的下腹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常在性交、活动后加重,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疼痛具有周期性,多在月经来潮前1-2天出现,月经第1天最严重,以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为下腹深部和腰骶部,有时可放射至会阴、肛门或大腿部位;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时,会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疼痛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休克;宫外孕破裂则表现为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如果未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4.排尿异常
妇科疾病引发的排尿异常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通常是由于女性生殖系统与泌尿系统相邻,当妇科炎症蔓延时,容易波及尿道。例如,霉菌性阴道炎如果未及时治疗,炎症可上行感染尿道,导致尿频、尿急,患者会频繁有尿意,但每次尿量较少,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或疼痛感;盆腔炎严重时,炎症刺激膀胱,也会出现类似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此外,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疾病可能会压迫尿道,影响尿液排出,导致排尿困难、尿不尽感等。
5.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许多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患者常感到外阴部皮肤或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严重时瘙痒难耐,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引起的外阴瘙痒较为剧烈,患者会不自觉搔抓,可能导致外阴皮肤破损、红肿;外阴湿疹也会出现外阴瘙痒症状,同时伴有外阴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表现;外阴硬化性苔藓除了瘙痒外,还会出现外阴皮肤黏膜变白、变薄,弹性减退,严重者可出现阴道口挛缩狭窄;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尿液中糖分刺激外阴,也容易引发外阴瘙痒,且容易合并霉菌性阴道炎,加重瘙痒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