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蛋白尿、血尿等,还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目前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脏活检等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替代治疗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
1.蛋白尿:是狼疮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可表现为轻至中度蛋白尿。
2.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3.管型尿:可出现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等。
4.水肿:可出现下肢水肿、颜面部水肿等。
5.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高血压。
6.肾功能不全: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功能不全。
二、诊断
1.临床表现: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如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等,同时伴有肾脏损害的表现,如蛋白尿、血尿、水肿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可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3)抗核抗体:阳性率可达90%以上。
(4)抗双链DNA抗体:特异性较高。
(5)补体:C3、C4降低。
(6)肾脏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
三、治疗
1.一般治疗:
(1)休息: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2)饮食: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
(3)避免紫外线照射: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使用化妆品。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主要药物。
(2)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可抑制免疫反应,减少炎症损伤。
(3)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预防血栓形成。
(4)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可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
(5)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调节血脂,保护肾脏。
3.替代治疗:
(1)透析治疗:适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
(2)肾移植: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
四、预后
狼疮性肾炎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肾脏受累程度、治疗时机、治疗方案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五、预防
1.避免诱因:避免感染、劳累、紫外线照射等。
2.定期体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家族史者,应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3.规范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总之,狼疮性肾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和随访。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染,定期复查,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