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危害
新生儿溶血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可发生在胎儿和新生儿期,严重程度取决于抗体的多少、新生儿成熟度和代偿能力,其危害包括胆红素脑病、贫血、肝脾肿大等,可通过产前检查、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治疗等方法预防和治疗。
新生儿溶血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胆红素脑病:这是新生儿溶血最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沉积在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出现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症状,甚至死亡。
2.贫血: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可导致贫血,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
3.肝脾肿大:胎儿期有髓外造血,肝脾可代偿性增大,出生后这些造血器官不再造血,肝脾恢复正常大小。
4.其他:部分患儿可出现胎儿水肿、心力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
如果母亲血型为Rh阴性,而胎儿血型为Rh阳性,且有过输血、流产或分娩等情况,可能会增加新生儿溶血的风险。如果母亲血型为ABO血型,胎儿血型为A或B型,且母亲血清中存在抗A或抗B抗体,也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
对于怀疑有新生儿溶血的患儿,医生会进行血型鉴定、抗体效价测定、胆红素测定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病情较轻,可采用光照疗法、药物治疗等方法;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换血治疗。
预防新生儿溶血的关键是做好产前检查。如果母亲血型为Rh阴性,应在孕16周和28周左右分别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查,以了解抗体效价的变化。如果抗体效价升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如果胎儿血型为A或B型,且母亲血清中存在抗A或抗B抗体,可在孕24~28周进行血浆置换术,以降低抗体效价。
总之,新生儿溶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如果母亲血型为Rh阴性或ABO血型不合,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以保障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