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新生儿黄疸高不高
判断新生儿黄疸情况可从多方面着手:观察皮肤和巩膜黄染程度,依黄染范围初步判断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测定,无创简便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日龄有不同参考范围;血清总胆红素测定为诊断金标准,足月儿和早产儿参考数值有别,高危新生儿标准更严格;观察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可能为病理性黄疸;观察伴随症状,如精神、体温、大便颜色异常等。早产儿及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黄疸更需密切监测,家长发现黄疸不必焦虑但要重视,按医嘱监测,有疑问及时沟通。
一、观察皮肤和巩膜黄染程度
1.判断方法: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范围。如果仅头面部黄染,胆红素水平多在85μmol/L(5mg/dl)左右;若黄染蔓延至躯干部,胆红素可能达到120150μmol/L(79mg/dl);当黄染发展到四肢,胆红素可能在150200μmol/L(912mg/dl);若手心、足心也出现黄染,胆红素常超过200μmol/L(12mg/dl)。巩膜黄染也需观察,早期常先出现于巩膜,可借助手电筒等工具在明亮环境下查看,巩膜黄染程度与胆红素水平也有一定关联。
2.意义:通过观察皮肤和巩膜黄染程度,可初步对新生儿黄疸严重程度有个大致判断,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黄疸异常情况,以便进一步准确检测胆红素水平。
二、经皮胆红素测定
1.操作方法: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在新生儿前额、胸部等部位进行测量。该仪器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根据光线在皮肤组织中的反射和吸收情况,间接测量胆红素水平。
2.参考数值:不同日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的正常参考范围不同。一般生后24小时内,经皮胆红素值应小于6mg/dl;48小时内小于9mg/dl;72小时内小于12mg/dl。但需注意,经皮胆红素测定受皮肤颜色、厚度、测量部位等因素影响,结果仅供初步筛查。
3.意义:操作简便、无创,可快速获得胆红素水平初步信息,便于早期发现黄疸异常升高,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干预。
三、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1.操作方法:采集新生儿静脉血,通过实验室生化检测方法,精确测定血清中的总胆红素含量。
2.参考数值: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早产、窒息、感染等,黄疸标准需更严格,可能更低数值就需干预。
3.意义: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金标准,能准确反映体内胆红素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四、观察黄疸出现和消退时间
1.正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消退。
2.异常提示:若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上述正常范围,或黄疸退而复现,均提示可能存在病理性黄疸,胆红素水平可能较高,需进一步检查评估。
五、观察伴随症状
1.精神状态:若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等,提示可能胆红素水平过高,影响神经系统,需高度警惕。
2.体温异常:伴有发热或体温不升,可能存在感染等导致黄疸升高的因素。
3.大便颜色:如果大便颜色变浅,呈白陶土样,可能提示存在胆道梗阻,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使黄疸升高。
温馨提示:
1.早产儿:由于早产儿肝脏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弱,更容易出现黄疸且程度可能较重,黄疸消退时间也会延长。家长和医护人员需更加密切观察早产儿黄疸情况,即使经皮胆红素或血清胆红素水平略高于足月儿正常范围,也可能需要积极干预。
2.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如新生儿存在窒息、感染、溶血等高危因素,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的风险增加。应加强监测,可能需更频繁地测定胆红素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家长:发现新生儿黄疸后不要过于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日常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一般情况,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带宝宝进行黄疸监测。若对黄疸情况有任何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获得专业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