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肠梗阻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多由蛔虫感染、消化不良、驱虫不当、肠道寄生虫病、肠道畸形及其他因素引起,治疗采用非手术和手术结合的方法,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定期驱虫。
1.蛔虫感染:小儿由于饮食不洁,吞食了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并大量繁殖,可导致蛔虫性肠梗阻。
2.消化不良: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食物,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使蛔虫在肠道内积聚,引起肠梗阻。
3.驱虫不当:如果使用的驱虫药物剂量过大或使用方法不当,可能导致蛔虫骚动,引起肠梗阻。
4.肠道寄生虫病:其他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病、绦虫病等,也可能导致蛔虫性肠梗阻。
5.肠道畸形:小儿肠道存在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肠闭锁等,蛔虫在肠道内积聚,容易引发肠梗阻。
6.其他因素:腹部受寒、营养不良、高热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蛔虫性肠梗阻。
对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驱虫治疗等,以缓解肠梗阻症状。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出现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小儿的饮食卫生,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吞食不洁食物和生水。定期给小儿进行驱虫治疗,可有效预防蛔虫性肠梗阻的发生。如果小儿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