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肌腱断裂要怎么治疗
手指肌腱断裂的治疗包括多方面。一般治疗有制动,用夹板等固定防止再损伤;受伤2448小时内冰敷,收缩血管减肿止痛;抬高患肢促进回流。手术治疗主要是伤后68小时内缝合修复,严重时肌腱移植。康复治疗分早期被动活动、中期增加活动范围与主动屈伸、后期复杂功能训练,循序渐进。药物治疗有止痛和消肿药。特殊人群中,儿童手术精细、康复依年龄调整,家长需监督;老年人愈合慢、康复谨慎,用药注意基础病;有基础病者如糖尿病控糖、心血管病调整抗凝药,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一、一般治疗
1.制动:手指肌腱断裂后,应立即对受伤手指进行制动,防止进一步损伤。可使用夹板、支具等对手指进行固定,维持手指在适当的位置,减轻疼痛并为肌腱愈合创造条件。这是因为活动可能导致断裂的肌腱断端分离,影响愈合。比如伸指肌腱断裂后,若未制动,手指伸屈活动会使断端移位,增加修复难度。
2.冰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对受伤部位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像篮球运动员手指肌腱断裂后,及时冰敷能有效减轻受伤部位的肿胀程度。
3.抬高患肢:将受伤的手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做有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例如睡觉时,可在手部下方垫几个枕头,使手部位置高于心脏。
二、手术治疗
1.缝合修复:对于大多数手指肌腱断裂,手术缝合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在受伤后早期(一般在伤后68小时内最佳),通过手术将断裂的肌腱断端进行缝合。医生会根据肌腱的不同部位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缝合技术,如Kessler法、Bunnell法等,以确保肌腱愈合良好。比如指深屈肌腱断裂,多采用Kessler法缝合,以保证肌腱的抗拉强度。
2.肌腱移植:当肌腱损伤严重,无法直接缝合时,可能需要进行肌腱移植。通常从身体其他部位(如掌长肌腱、跖肌腱等)取一段肌腱,移植到损伤部位,替代受损的肌腱。例如手部多发肌腱断裂且损伤严重时,可能就需要肌腱移植来恢复手指功能。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3周,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轻微的被动活动。如使用支具辅助手指进行屈伸动作,活动幅度较小,主要目的是防止肌腱粘连,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肌腱愈合。此阶段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活动过度可能导致肌腱再次断裂。
2.中期康复:术后36周,逐渐增加手指的活动范围,包括主动屈伸活动。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抓握练习,如抓握海绵球等,增强肌腱的力量和灵活性。但仍需注意避免过度用力。
3.后期康复:术后6周后,可进行更复杂的功能训练,如使用握力器锻炼握力,进行手指的精细动作训练,如捏豆子、系扣子等,以恢复手指的正常功能。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训练强度。
四、药物治疗
1.止痛药物:如疼痛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2.消肿药物:为减轻肿胀,可遵医嘱使用一些消肿药物。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手指肌腱断裂治疗时,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因为儿童肌腱较细且发育尚未成熟。康复训练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耐受程度进行调整,避免训练强度过大影响手指发育。家长需密切监督儿童的康复过程,防止儿童因好奇或好动而过度活动受伤手指。例如低龄儿童可能无法理解康复的重要性,家长要耐心引导并确保其按要求进行康复训练。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肌腱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较长,康复训练要更加谨慎,避免因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其他损伤。在药物使用方面,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用药前需告知医生病史,防止药物相互作用。例如老年人若有胃肠道疾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加重胃肠道不适,需调整用药方案。
3.患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肌腱愈合,术后要严格控制血糖,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患有心血管疾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手术前后需与医生沟通,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