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韧带拉伤会有什么症状
韧带拉伤主要有疼痛(受伤即刻剧痛,之后持续,程度与拉伤程度有关)、肿胀(因血管破裂出血和炎症反应致液体渗出,数小时至12天加重后减轻)、淤血(伤处皮肤出现青紫瘀斑,数小时至12天出现,后颜色改变并吸收消退)、功能障碍(活动受限且关节稳定性下降)、特殊体征(压痛及韧带松弛感)等表现。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为:儿童和青少年恢复能力强但不能忽视,家长需密切观察,避免过早剧烈运动;老年人恢复慢,要加强营养、循序渐进康复锻炼;孕妇用药谨慎,优先物理治疗,治疗告知怀孕情况;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注意清洁、观察伤口,防止感染影响恢复。
一、疼痛
1.受伤即刻疼痛:韧带拉伤瞬间,患者常感到尖锐且剧烈的疼痛,这是由于韧带纤维的撕裂刺激了周围丰富的神经末梢。例如在运动中突然扭转膝关节导致韧带拉伤,受伤瞬间就会有强烈痛感。
2.持续疼痛:受伤后疼痛会持续存在,程度轻重与拉伤程度有关。轻度拉伤可能是隐痛或胀痛,而中重度拉伤疼痛较为剧烈,影响肢体正常活动。像踝关节韧带轻度拉伤,行走时可能仅有轻微疼痛,但重度拉伤可能无法负重行走,疼痛难忍。
二、肿胀
1.肿胀成因:韧带拉伤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组织间隙积聚,同时身体的炎症反应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组织中,共同导致肿胀。如膝关节韧带拉伤后,很快会出现关节周围肿胀。
2.肿胀程度与时间:轻度拉伤肿胀可能相对局限且程度较轻,而严重拉伤肿胀范围较大且明显。一般伤后数小时至12天肿胀逐渐加重,之后随着身体对出血和渗出的吸收,肿胀会逐渐减轻。
三、淤血
1.表现形式:受伤部位皮肤表面会出现青紫瘀斑,这是因为皮下出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分解,铁离子与周围组织结合形成含铁血黄素,从而呈现出青紫色。例如手腕韧带拉伤,伤处周围皮肤可能会出现大片瘀斑。
2.出现时间:通常在受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随着时间推移,瘀斑颜色会从青紫色逐渐变为黄色,最终吸收消退。
四、功能障碍
1.活动受限:不同部位韧带拉伤对功能影响不同。如手指韧带拉伤可能导致手指屈伸活动受限,影响抓握等精细动作;而下肢韧带拉伤,像髋关节、膝关节或踝关节韧带损伤,会影响行走、站立、跑步等下肢负重和运动功能。
2.稳定性下降:韧带在维持关节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拉伤后关节稳定性变差。例如膝关节交叉韧带拉伤,患者在行走或上下楼梯时会感觉关节“错动”、不稳,不敢用力,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五、特殊体征
1.压痛:在韧带拉伤部位,按压时会有明显疼痛,医生通过压痛位置可初步判断损伤韧带。如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拉伤处按压,患者会感到压痛明显。
2.韧带松弛感:严重韧带拉伤时,医生在进行相关体格检查时,可感觉到受伤韧带相较于正常侧有松弛感,这提示韧带可能出现部分或完全断裂。如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进行前抽屉试验时,会发现胫骨向前移动程度较正常侧增大,有松弛感。
对于特殊人群,有以下注意事项: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骨骼、韧带尚在发育阶段,受伤后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能忽视。受伤后应及时就医,避免因延误治疗影响骨骼和韧带发育。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受伤部位表现,如是否哭闹不止、肢体活动是否异常等。同时,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避免过早让孩子进行剧烈运动,防止二次损伤。这是因为儿童韧带拉伤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关节发育,导致关节畸形等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多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韧带弹性和强度下降,受伤后恢复相对较慢。受伤后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以促进恢复。同时,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避免因锻炼强度过大导致新的损伤。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过度锻炼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3.孕妇:孕妇发生韧带拉伤后,用药需格外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应优先选择物理治疗,如冰敷、抬高患肢等缓解症状。如需进一步治疗,务必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这是为了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
4.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受伤后伤口愈合可能较慢,且感染风险增加。应严格控制血糖,注意受伤部位清洁,按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及时就医。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易引发感染,影响韧带拉伤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