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其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症状隐匿,主要危害包括心脏、脑、肾脏和血管损害。诊断主要依靠测量血压和其他检查,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盐摄入和积极治疗其他疾病。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需更加个性化,包括儿童、孕妇和老年人。
一、高血压的症状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起病隐匿,缺少典型的症状。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鼻出血、颈项发紧、乏力、心悸、视物模糊等。
二、高血压的分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三、高血压的危害
1.心脏损害
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左心室肥厚和扩张,进而引起心力衰竭。
2.脑损害
3.肾脏损害
4.血管损害
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四、高血压的诊断
1.测量血压
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2.其他检查
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头颅CT等,以了解高血压对心脏、脑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情况。
五、高血压的治疗
1.改善生活方式
(1)减轻体重
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4kg/m2以下。
(2)减少钠盐摄入
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
(3)补充钾盐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减少脂肪摄入
减少食用油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5)戒烟限酒
(6)增加运动
每周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
2.药物治疗
(1)常用降压药物
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
(2)降压治疗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年龄≥80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
六、高血压的预防
1.定期测量血压
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3.控制体重
避免超重和肥胖。
4.减少盐的摄入
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腌制食品。
5.积极治疗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七、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
1.儿童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但需要注意儿童高血压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疾病等因素有关。治疗儿童高血压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等。
2.孕妇高血压
孕妇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治疗孕妇高血压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休息、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等。同时,需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3.老年人高血压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同时注意避免低血压的发生。此外,还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以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管理需要更加个性化,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