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者应注意什么
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的综合管理要点如下:生活习惯上,保证每天20003000ml饮水,养成定时排尿、二次排尿习惯,注意会阴部及外生殖器清洁;饮食方面,均衡饮食,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限盐至每日5g以下;需定期进行尿常规、尿培养、肾功能及超声等检查,病情稳定者按不同间隔时间检查,有症状及时就医,儿童检查频率或需增加;疾病管理上,泌尿系统感染及时用敏感抗生素足疗程治疗,积极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特殊人群中,儿童关注排尿与异常表现,家长严格遵医嘱用药与培养习惯,孕妇注意清洁与定期检查,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老年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注意保暖,家属协助做好检查与用药。
一、生活习惯
1.日常饮水:患者需保证充足饮水,每天饮水20003000ml左右,以增加排尿次数,通过尿液冲刷尿道,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和繁殖的机会,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进而避免反流导致的感染加重肾脏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例如婴幼儿可少量多次饮水。
2.排尿习惯: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避免憋尿。憋尿会使膀胱内压力升高,加重膀胱输尿管反流程度,还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每次排尿尽量排空膀胱,可采用二次排尿法,即排尿后数分钟再次尝试排尿,确保膀胱内尿液排尽。
3.卫生习惯:女性患者尤其要注意会阴部清洁,每次大便后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日常应勤换内裤,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保持会阴部透气。男性患者同样需注意外生殖器清洁,降低感染几率。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做好清洁护理,如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清洗臀部。
二、饮食方面
1.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可能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对于有肾脏损伤的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若存在肾功能不全,应适当限制植物蛋白摄入,增加优质动物蛋白比例。
2.限制钠盐:减少高盐食物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膀胱内压力,加重膀胱输尿管反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儿童食品中的隐形盐,如加工零食、罐头食品等,尽量减少此类食品的食用。
三、定期检查
1.检查项目:定期进行尿常规、尿培养检查,以监测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进行肾功能检查,评估肾脏功能状况,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肾脏损伤;通过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或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了解泌尿系统形态结构及反流情况。
2.检查频率: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肾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若病情有变化,如出现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泌尿系统也在不断变化,检查频率可能需适当增加,具体应遵医嘱。
四、疾病管理
1.感染治疗:一旦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足量、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迁延不愈导致肾脏瘢痕形成,进一步损害肾功能。不同年龄段患者感染致病菌谱可能存在差异,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2.基础疾病控制:若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病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加重膀胱输尿管反流对肾脏的损害。应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和运动计划,按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家长需格外关注孩子的排尿情况及有无发热、哭闹等异常表现。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及时就医排查泌尿系统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鼓励孩子多喝水、按时排尿等。
2.孕妇: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可能加重膀胱输尿管反流,且孕期泌尿系统感染会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孕妇应更加注意会阴部清洁,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若发现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同时,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减轻对输尿管的压迫。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身体抵抗力下降,且可能存在前列腺增生等影响排尿的疾病,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的风险。老年人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若存在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应及时就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凉导致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而引发感染。同时,老年人可能记忆力减退,家属要协助其做好定期检查和按时用药等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