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可因高热出现惊厥,具有较强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等方式传播。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中医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儿童的营养均衡、经常开窗通风、如有儿童患病及时隔离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其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婴幼儿可因高热出现惊厥。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而感染。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以饮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牛奶、蛋羹、藕粉、米糊等,避免食用过酸、过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口腔疼痛明显者,可给予利多卡因凝胶等局部涂抹,以缓解疼痛。
3.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可酌情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
4.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疱疹性咽峡炎属于“口疮”“风热乳蛾”等范畴,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主,可选用银翘散、白虎汤等方剂加减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
1.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
2.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在疾病高发季节。
3.注意儿童的营养均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如有儿童患病,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儿可在1周左右自愈,但部分患儿可因高热、惊厥等并发症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