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症状表现
跟腱断裂主要有受伤时症状、运动功能障碍、外观表现等方面特征。受伤时多会听到“啪”的一声响,随即足跟后方或小腿下段后方剧烈疼痛,不同人群对疼痛感知有差异。运动功能上,行走困难呈跛行,踝关节跖屈功能严重受影响,其他活动也受限。外观上,足跟后方或小腿下段后方短时间内肿胀,部分患者断裂处会出现凹陷。运动员、高强度运动人群及老年人是高危群体,受伤后应及时就医,儿童跟腱损伤更需谨慎处理。
一、受伤时症状
1.响声:患者在跟腱断裂瞬间,常可听到类似“啪”的一声清脆响声,这是因为跟腱突然断裂时,周围组织和跟腱自身的纤维撕裂所产生的。该响声可作为跟腱断裂的重要提示,尤其在运动场景中,如篮球、羽毛球等需要突然发力的运动时出现此响声,应高度警惕跟腱断裂。
2.疼痛:受伤即刻,患者会感觉到足跟后方或小腿下段后方出现剧烈疼痛。这是由于跟腱断裂导致局部组织损伤,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疼痛的耐受和感知程度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因运动时注意力分散,起初对疼痛感受稍缓,但随着时间推移疼痛加剧;老年人因痛觉相对敏感,受伤瞬间疼痛可能更强烈。此外,疼痛程度还可能因断裂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完全断裂时疼痛往往更为剧烈。
二、运动功能障碍
1.行走困难:跟腱是小腿后方重要的肌腱,负责踝关节的跖屈运动。跟腱断裂后,患者在行走时会明显感到无力,尤其是在蹬地、提踵等动作时。由于无法有效利用跟腱的力量,患者行走步态会发生改变,呈现出一种跛行状态。比如,在正常行走时,无法像健康时那样轻松地将足跟抬起并推动身体向前,而是需要借助其他肌肉代偿来完成行走动作。
2.踝关节活动受限:正常情况下,踝关节可进行背屈、跖屈、内翻和外翻等多种活动。跟腱断裂后,踝关节的跖屈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患者主动跖屈踝关节时力量减弱,甚至无法完成该动作。同时,由于跟腱损伤导致局部疼痛和肿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踝关节的其他活动,如背屈角度可能减小,内翻和外翻时也会引发疼痛不适。
三、外观表现
1.肿胀:受伤后短时间内,足跟后方或小腿下段后方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跟腱断裂后,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同时机体的炎症反应也会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共同造成肿胀现象。肿胀范围一般以跟腱断裂部位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严重程度与断裂程度、受伤时间等因素有关。通常在受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肿胀最为明显。
2.凹陷:部分患者在跟腱断裂处可出现明显凹陷。这是由于跟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使得原本完整的跟腱部位出现空虚感,形成凹陷。医生通过触摸此处,可初步判断跟腱是否断裂以及断裂的大致位置。这种凹陷在体型较瘦、皮下脂肪较少的患者身上更为明显,而对于肥胖患者,可能因脂肪层较厚,凹陷相对不那么容易察觉,但通过仔细触诊仍可发现。
温馨提示:对于运动员、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由于其跟腱使用频率高、受力大,发生跟腱断裂的风险相对较高,平时应注重跟腱的热身和拉伸,运动时选择合适的装备,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老年人因跟腱本身可能存在退变,在进行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快走时,动作应尽量缓慢,避免意外受伤。如果不慎受伤,怀疑跟腱断裂,无论年龄、性别,都应避免继续活动,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儿童因骨骼和肌肉仍在发育阶段,若发生跟腱损伤,更需谨慎对待,因儿童表述能力可能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表现,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断,治疗过程中也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治疗和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