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肌萎缩症的症状

来源:民福康

腓骨肌萎缩症症状多样,涵盖运动、感觉、足部畸形及其他方面。运动障碍早期下肢远端肌肉无力,出现行走缓慢、步态不稳等,后发展为垂足、跨阈步态及肌肉萎缩,上肢症状较晚,表现为手部小肌肉无力与萎缩;感觉障碍有深浅感觉减退及感觉异常;足部畸形常见高弓足和锤状趾;其他症状包括脊柱侧弯、腱反射改变。针对不同年龄段患者,儿童需家长密切观察、选合适鞋子及用矫形器具,青少年要关注心理并适当调整活动量,成年患者应调整工作方式、坚持康复锻炼并进行孕前遗传咨询,老年患者要综合考虑健康状况,防意外并调整康复训练强度。

一、运动障碍

1.下肢症状:患者早期常出现下肢远端肌肉无力,表现为行走缓慢、步态不稳,容易跌倒。这是由于腓骨肌、胫前肌等下肢远端肌肉受累,导致足背屈、外翻力量减弱。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垂足,行走时需抬高下肢,呈跨阈步态。比如,患者在行走时,为了避免足尖拖地,会不自觉地将髋关节和膝关节过度屈曲,看起来像是在跨越东西。长期的肌肉无力还会引起下肢肌肉萎缩,主要从小腿外侧和足部小肌肉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小腿外形可呈现“鹤腿”样改变,即小腿变细,而膝关节以上肌肉相对正常。

2.上肢症状:上肢症状出现相对较晚,通常表现为手部小肌肉无力,如对指、对掌动作不灵活,不能完成精细动作,像系纽扣、写字、拿筷子等动作变得困难。同时,手部肌肉也会逐渐萎缩,以大鱼际、小鱼际肌及骨间肌萎缩为主,手掌变平,呈“爪形手”畸形。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准确地用手指捏起细小物品,手部力量明显下降。

二、感觉障碍

1.深浅感觉减退:患者常出现肢体远端深浅感觉减退,以触觉、痛觉、温度觉及振动觉减退为主。表现为对冷热、疼痛的感知不灵敏,比如洗脚时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水温,容易烫伤。在行走时,由于振动觉减退,对地面的感知减弱,可能会影响平衡感。同时,下肢的位置觉也可能受到影响,患者闭眼时可能难以准确说出下肢所处的位置。

2.感觉异常: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感觉异常,如肢体远端的麻木、刺痛、烧灼感等,这种感觉异常在夜间休息时可能更为明显,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些患者形容这种感觉像是有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或者像触电一样的刺痛。

三、足部畸形

1.高弓足: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常见足部畸形为高弓足,这是由于足部内在肌与外在肌肌力失衡所致。高弓足会导致足底压力分布异常,患者在行走时足底某些部位承受的压力过大,容易引起疼痛,还可能进一步影响步态,加重行走困难。

2.锤状趾:锤状趾也是常见的足部畸形之一,表现为足趾关节呈锤状弯曲。这不仅影响足部外观,还会使足趾在穿鞋时受到挤压,引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行走、站立时间稍长就会感到不适。

四、其他症状

1.脊柱侧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脊柱侧弯,尤其是青少年患者。脊柱侧弯的发生可能与肢体肌肉力量不平衡以及长期的异常姿势有关。脊柱侧弯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严重时还可能压迫脊髓、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心肺功能等。

2.腱反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踝反射、膝反射最为明显。腱反射的改变是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体征之一,它反映了脊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状态。

温馨提示:

1.对于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情进展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运动、感觉等方面的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如走路姿势怪异、学习精细动作困难、诉说肢体麻木疼痛等,应及时就医。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更加细心观察。同时,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因足部畸形而加重病情。对于已经出现足部畸形的儿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矫形器具,帮助改善足部形态和功能。

2.对于青少年患者:青少年正处于学业和身体快速发育时期,疾病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在学习和生活中,可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学习任务和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症状。同时,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3.对于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如果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应适当调整工作方式,如定时休息、使用辅助器具等,以减轻下肢负担。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康复锻炼,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对于有生育计划的成年患者,由于腓骨肌萎缩症部分类型具有遗传性,建议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了解疾病遗传风险,做好优生优育。

4.对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可能性较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由于老年人感觉减退,对冷热、疼痛等感知不灵敏,要特别注意防止烫伤、冻伤及跌倒等意外发生。在康复训练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骨折等意外。

了解疾病
腓骨肌萎缩症
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影响肢体运动以及感觉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比较罕见,通常在20岁之前发病,但是并不会影响寿命。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腓骨肌萎缩症是什么病?
陶松年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一般是基因突变引起,其可以分为I型脱髓鞘型和II型轴突型,患者通常会出现四肢远端呈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以及萎缩等症状,并且还伴有局部感觉障碍的情况。对于腓骨肌萎缩症患儿,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果伴有足部畸形的情况,可以穿矫形鞋进行治疗。患儿日常还需要坚持进
腓骨肌萎缩症如何诊断
肖士鹏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通过体格检查、肌电图检查、周围神经活检、基因检测等方式可以诊断腓骨肌萎缩症。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存在肌力下降、肢体远端肌肉萎缩、弓形足等情况。通过触诊,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肢体远端感觉减退或缺失的情况,可以对病情做初步诊断。 2、肌电图检查 若显示两型均有运动单位电位波幅下降,
腓骨肌萎缩症的症状有哪些
肖士鹏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症的典型症状有下肢远端无力、足下垂、弓形足、腓肠肌萎缩、感觉缺失等。 1、下肢远端无力 患者常感双下肢无力,运动或活动时使不上劲。 2、足下垂 通常表现为前脚掌先着地,脚后跟不能和脚掌同时着地。 3、弓形足 因腓肌群的萎缩,使足呈马蹄内翻畸形,足部肌肉萎缩则引起弓形足、锤状或爪状趾,患者在
腓骨肌萎缩症的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肖士鹏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症日常应该控制体重、加强饮食营养、做好病情监测等。 1、控制体重 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方式加快体内新陈代谢,保持体重合理,避免肥胖加重行走困难。 2、加强饮食营养 日常应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可以多吃西红柿、黄瓜、西兰花、西梅、猕猴桃、橙子、哈密瓜等新鲜的瓜果蔬菜,避免暴饮
腓骨肌萎缩症的治疗方法
肖士鹏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症的治疗方式有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对症治疗 日常应避免寒冷刺激和过度劳累,可以穿着矫正鞋纠正足下垂的现象。通过针灸、理疗肌肉和跟腱锻炼,可以增强其伸缩功能。 2、药物治疗 维生素类药物可以促进病变神经纤维再生,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甲钴胺等。 3
什么是腓骨肌萎缩症
肖士鹏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影响肢体运动以及感觉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比较罕见,通常在20岁之前发病,但是并不会影响寿命。 腓骨肌萎缩症好发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原因与基因突变有关,常见的突变基因为PMP22、MPZ、MFN2、GNB1等。典型症状为下肢远端无力、足下垂、弓形足、腓肠肌萎缩、感觉丧失等。该病以对
腓骨肌萎缩症的病因是什么
肖士鹏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症是基因问题引起的,与基因遗传有关。 本病好发于有家族史的人群,主要突变基因为PMP22、MPZ,GJB1。脱髓鞘型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轴突型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其次,还可见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为GJB1。若是父亲或母亲患病,则子女存在一定的患病几率。 本病会导致患者的运动
腓骨肌萎缩症如何就医
肖士鹏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频繁的出现走路扭脚、下肢无力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查找原因。 若患者有下肢远端感觉异常,如痛觉、温度觉、关节位置觉等感觉减弱或丧失时,需要立即就医。患者发现自己有弓形足和锤状趾畸形症状时也要立即就医。如果是致病基因携带者,有生育计划的女性需要在备孕前进行孕前咨询。 确诊腓骨肌萎缩症后日常过度劳累,注
腓骨肌萎缩症如何预防
肖士鹏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症可以通过基因筛查的方式进行预防。 腓骨肌萎缩症是因为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有家族史的人群在备孕前可以进行遗传咨询,明确病因及家系成员风险。有生育打算的夫妇可以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对胚胎细胞进行遗传学检查,明确胚胎没有遗传病后再将其移植到女性子宫内,使其继续生长发育,从而
腓骨肌萎缩症的治疗方法
汪洋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症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中医理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并使用支具、轮椅减轻患肢负担,可以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2、中医理疗 患者可配合进行局部按摩或针灸等理疗,可以改善肌肉组织血液循环,并增强肌肉理疗,有助于延缓疾病发展。 3、药物治疗 腓骨肌萎缩症属于遗传
腓骨肌萎缩症会引发哪些并发症?
童威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腓骨肌萎缩是属于一种比较罕见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者会逐步的出现肌肉的无力、行动功能障碍以及感觉功能障碍等。由于部分的患者会出现四肢肌肉的萎缩,因此患者通常可以并发活动功能下降,有可能增加外伤、跌倒、摔跤以及骨折的风险。另外部分的患者还可以出现吞咽功能障碍,通常是由于吞咽肌的萎缩造成。所以患者容易并发误吸,从而导致肺炎。对于腓骨肌萎缩症的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