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区别在于感染的来源,前者腹腔内无原发病灶,后者由腹腔内的脏器感染、穿孔、外伤等引起。治疗上主要包括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原发性腹膜炎:也称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感染途径主要有:
血行播散: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腹腔。
上行感染:女性生殖道的细菌通过上行性感染到达腹腔。
直接扩散:邻近组织器官的感染灶直接蔓延至腹膜腔。
透壁性感染:由于儿童的腹膜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腹腔内的毒素、细菌等可透过肠壁进入腹腔。
继发性腹膜炎: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感染、穿孔、外伤等引起。常见的病因有:
消化道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常见。
腹部外伤:腹部开放性损伤或闭合性损伤后继发感染。
腹腔内炎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炎症可扩散至腹膜腔。
医源性:腹部手术、腹腔内化疗等操作可导致继发性腹膜炎。
此外,原发性腹膜炎多见于儿童,起病较急,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而继发性腹膜炎多见于成年人,多由腹腔内的原发病灶引起,起病较急,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对于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一般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手术治疗:对于有腹腔脓肿形成、穿孔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腹膜炎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灶,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