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是什么病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多继发于肺结核,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等,还可能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核菌检查和病理检查等。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和对症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卫生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及时治疗开放性肺结核等。
1.病因:
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少数可由牛型分枝杆菌引起。
常继发于肺结核,也可因饮用未经消毒的带菌牛奶或乳制品而发生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肠结核。
2.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为肠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
常因吞下含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而致病。
有时也可因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餐,而经手至口感染。
3.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
消化系统症状: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呈隐痛或钝痛。
腹泻与便秘:腹泻是常见症状,粪便呈糊样,一般无脓血或黏液。
腹部肿块:常在右下腹摸到质硬、不活动的肿块,多有压痛。
其他:可有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4.诊断:
病史:有肺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病史。
临床表现:上述消化系统症状。
实验室检查:可有贫血、血沉增快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结肠镜等可帮助诊断。
结核菌检查:如结核菌涂片、培养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病理检查:在肠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5.治疗:
抗结核治疗:是肠结核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对症治疗:如腹痛可给予解痉药,腹泻可给予止泻药等。
手术治疗:并发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
6.预防:
加强卫生教育,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未消毒的牛奶及乳制品。
及时治疗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减少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肠结核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如果对肠结核有任何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