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的症状传染吗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与便秘、腹部肿块、全身症状等,可通过消化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青壮年多发,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肠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休息和按时服药等。
1.腹痛:多位于右下腹,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肠鸣,进餐可诱发。腹痛多为隐痛或钝痛。
2.腹泻与便秘:腹泻是溃疡性肠结核的主要表现之一,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的吸收不良。便秘则相对较少见。
3.腹部肿块:主要见于增生型肠结核,肠壁局部增厚形成肿块。肿块质地中等,常伴有轻度压痛。
4.全身症状: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儿童患者常有发育迟缓。
肠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以下是一些关于肠结核传染的相关信息:
1.传染源:主要是开放性肺结核患者,特别是痰涂片阳性者。
2.传播途径:肠结核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包括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或乳制品,进食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食物等。此外,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3.易感人群:肠结核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糖尿病患者等,更容易感染肠结核。
对于肠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确诊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并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及结核菌涂片和培养。
肠结核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抗结核药物治疗是关键,常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治疗时间通常较长,需要坚持服药6~9个月。对症治疗包括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3.定期复查,包括结核菌检查、肝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肠结核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患者的餐具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患者的痰液应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3.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4.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肠结核是一种可传染的疾病,对于有肠结核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家属和医护人员也应注意防护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