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等因素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等方法,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急性腹膜炎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避免腹部外伤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和老年人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
一、病因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急性腹膜炎的最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化学刺激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炎等疾病可导致化学物质刺激腹膜,引起急性腹膜炎。
3.物理损伤
腹部外伤、手术创伤等可导致物理损伤,引起急性腹膜炎。
二、症状
1.腹痛
腹痛是急性腹膜炎的主要症状,多为持续性、剧烈的腹痛,疼痛位置通常与病变部位有关。
2.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急性腹膜炎的常见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3.发热
发热是急性腹膜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
4.其他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三、诊断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超声、CT等检查可帮助医生了解腹腔内的情况,明确病因。
3.腹腔穿刺
腹腔穿刺是诊断急性腹膜炎的重要方法,可抽出脓性或血性腹水,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应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对腹膜的刺激。同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引流脓液。
五、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2.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3.避免腹部外伤。
4.手术前后注意预防感染。
六、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如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
孕妇急性腹膜炎的治疗需谨慎,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
3.老年人
老年人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漏诊或误诊。医生在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总之,急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