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腹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等多种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严重者可导致感染性休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等。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预防方法包括注意饮食卫生、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避免腹部外伤后感染、避免滥用药物以及定期体检等。
一、病因
1.感染
(1)细菌感染:如胃肠道穿孔、阑尾炎穿孔等。
(2)病毒感染:如肝炎、胰腺炎等。
(3)真菌感染:如腹膜炎性真菌病。
(4)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症、血吸虫病等。
2.化学刺激
(1)胃酸、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刺激。
(2)药物、化学毒物的刺激。
3.物理损伤
(1)腹部外伤:如刀刺伤、火器伤等。
(2)放射性损伤:如放疗后。
4.其他
(1)腹部手术:如胃肠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等。
(2)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3)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二、症状
1.腹痛
腹痛是弥漫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剧烈性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
2.恶心、呕吐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
3.发热
体温可升高,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高热提示病情严重。
4.腹膜炎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是弥漫性腹膜炎的典型体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5.其他症状
如头痛、乏力、呼吸急促等。
三、诊断
1.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原因、症状出现的时间等。
2.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腹部,注意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可升高。
4.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超声、CT等检查可帮助诊断,了解腹腔内有无积液、脓肿等。
5.腹腔穿刺
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可抽出脓液、腹水等。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胃肠道内容物对腹膜的刺激。
(2)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3)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对症治疗:如止痛、退热等。
2.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穿孔、脓肿等并发症者。
(2)手术方式:根据病因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等。
五、预后
弥漫性腹膜炎的预后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但如果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六、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2.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阑尾炎等。
3.腹部外伤后及时就医,避免感染。
4.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
5.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腹部疾病。
总之,弥漫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治疗。同时,注意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