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是什么症状
跟腱炎主要有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且不同人群有不同表现与注意事项。疼痛多在跟腱附着点,初期隐痛活动后加剧,后期可能持续,年轻人运动后剧痛,老年人轻度活动后疼痛且恢复慢;肿胀明显,跟腱周围软组织肿,触之饱满发热,体力劳动者或运动量大者更易且程度重;僵硬多在晨起或久休后活动时,初期活动可缓解,病情进展僵硬时间延长,有病史者症状更顽固;活动受限影响运动及日常活动,严重时上下楼梯等都困难,影响老人生活与运动员训练。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要及时就医,合理减少活动并康复训练;老年人要重视休息,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避免药物治疗,优先物理治疗并调整活动方式。
一、疼痛
1.部位:跟腱炎的疼痛通常发生在跟腱附着点,即足跟后方或小腿下方跟腱走行区域。这是因为跟腱在日常运动中承受着较大的张力和压力,炎症发生时该部位首当其冲。
2.特点:初期可能为轻微的隐痛,尤其是在活动后,如长时间行走、跑步或跳跃后,疼痛会逐渐加剧。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能变为持续性,即使在休息时也可能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晨起或休息一段时间后刚开始活动时,跟腱部位会有明显的刺痛感,活动片刻后疼痛可能稍有缓解,但活动量增加后又会加剧。不同年龄人群表现略有差异,年轻人因活动量较大,疼痛常在剧烈运动后迅速出现且程度较重;老年人则可能在日常轻度活动,如长时间站立后就感到疼痛,且恢复较慢。
二、肿胀
1.外观:跟腱炎引发的肿胀一般较为明显,可在跟腱周围观察到软组织的肿胀。肿胀使跟腱轮廓变得模糊,有时甚至能看到局部皮肤微微发亮。这是由于炎症导致局部充血、渗出,使得组织间隙液体增多。
2.触感:肿胀部位触之有饱满感,可能伴有轻微的发热,这是炎症反应的表现之一。患者通常会感到肿胀区域皮肤温度略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肿胀情况有别,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量大的人,肿胀可能更易出现且程度更重,因为他们的跟腱承受的压力和摩擦更多;而久坐不动人群若突然进行大量运动引发跟腱炎,肿胀可能发展相对较慢,但一旦出现也不容小觑。
三、僵硬
1.发生时间:僵硬感多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活动时出现。这是因为休息时跟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炎性物质积聚,周围组织黏连,当重新活动时就会感到僵硬。
2.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初期僵硬感可能在活动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后逐渐缓解。但随着病情进展,僵硬时间可能延长,且缓解所需的活动量也会增加。例如,病情较轻时,简单的脚踝屈伸活动几次后僵硬感就会减轻;而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行走或做更多复杂的脚踝运动才能缓解。对于有跟腱相关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跟腱炎时,僵硬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顽固,恢复正常活动状态所需时间更长。
四、活动受限
1.影响运动:跟腱炎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产生显著影响。最常见的是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活动受限,患者在行走时会不自觉地改变步态,以减轻跟腱的压力。如踮脚尖动作会因疼痛和僵硬而难以完成,跑步、跳跃等需要跟腱强烈收缩的运动更是无法进行。
2.日常活动:严重时,一些基本的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从椅子上站起等也会变得困难。这是因为这些动作都需要跟腱的正常功能来维持身体平衡和完成动作。对于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可能导致他们跌倒风险增加,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运动员或热爱运动的人群,活动受限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训练和比赛计划,甚至可能导致运动生涯中断。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和肌肉尚未完全成熟。若出现跟腱炎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或忽视。因为不当的处理可能影响跟腱的正常发育,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在治疗期间,应根据医生建议适当减少活动量,但也要注意避免长期制动,以免影响骨骼肌肉的正常生长。这是因为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跟腱恢复的同时,也能促进整体身体机能的发展。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跟腱本身就相对脆弱,恢复能力也较差。一旦出现跟腱炎症状,应更加重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医嘱,按时进行康复治疗和用药。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治疗跟腱炎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例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或血糖产生影响,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药物。
3.孕妇: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体重增加,跟腱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增大,更容易出现跟腱炎症状。若孕期出现跟腱炎,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治疗,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可优先选择物理治疗方法,如适当的热敷、按摩等,但要注意热敷温度不宜过高,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对腹部造成压迫。同时,孕妇要注意调整日常活动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轻跟腱负担。因为孕期身体的特殊性,任何不当的处理都可能危及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