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怎么治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立即终止妊娠、支持对症治疗,如纠正低血糖、凝血功能障碍、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重症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出入量)、产后处理(产妇护理及新生儿评估与护理),且对孕妇和新生儿都需特别关注,孕妇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营养,新生儿要密切监测各项指标保障健康。
一、一般处理
1.立即终止妊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一旦确诊或被高度怀疑,应尽快终止妊娠。这是因为该病病情进展迅速,对母婴危害极大,及时终止妊娠是挽救母婴生命的关键措施。对于胎儿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孕妇,可考虑经阴道分娩;若胎儿未成熟但病情危重,为挽救孕妇生命,也需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不同孕周和孕妇具体情况会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但终止妊娠是首要的处理原则。
2.支持对症治疗
纠正低血糖:由于患者常伴有低血糖,需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补充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因为低血糖可能会对孕妇的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影响母婴健康。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应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以预防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患者可能因呕吐、进食少等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需根据血生化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为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维持提供保障。
二、重症监护
1.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例如,若血压出现波动,需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维持血压稳定,因为血压异常可能提示病情的进一步变化或存在其他并发症。
2.肝肾功能监测: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肌酐、尿素氮等,了解肝肾功能受损情况。因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主要累及肝脏,同时可能影响肾功能,通过监测这些指标能及时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3.出入量监测: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包括尿量、饮水量、进食量、呕吐量等,以便调整补液量和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体液平衡,防止出现补液过多或过少等情况而加重病情。
三、产后处理
1.产妇护理:产后继续对产妇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等的监测,因为部分患者产后病情可能仍会有变化。同时,给予产妇营养支持,促进身体恢复。
2.新生儿评估与护理:对于新生儿,需进行全面评估,因为孕妇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评估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血糖、肝肾功能等情况,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确保新生儿健康。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无论是孕妇还是新生儿都需要特别关注。孕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治疗方案,注意休息和营养。新生儿要密切监测其各项指标,因为孕妇的病情可能会对新生儿产生潜在影响,如低血糖、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在新生儿中也可能出现,所以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以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