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羊水栓塞时处理措施是什么
羊水栓塞的治疗需多方面综合处理,包括纠正呼吸循环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肺动脉高压、抗休克)、抗过敏(早期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应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预防肾衰竭(用利尿剂、必要时血透);产科处理根据产程不同情况采取剖宫产、阴道助产或子宫切除术;特殊人群治疗时要注意,年龄大的产妇密切监测、考虑耐受性,年轻产妇注重产后护理,针对产妇保护生殖功能并给予心理支持,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劝导改善,有基础疾病的积极治疗基础病、调整用药,有过敏史的用药谨慎。
一、纠正呼吸循环衰竭
1.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面罩吸氧或气管插管正压给氧,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对于病情严重、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的患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2.解除肺动脉高压:选用药物缓解肺动脉痉挛,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功能。常用药物有罂粟碱、酚妥拉明等。
3.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可选用晶体液和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同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提升血压。
二、抗过敏
早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以减轻过敏反应,稳定溶酶体膜,保护细胞。
三、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肝素的应用:在羊水栓塞早期,高凝状态时及时使用肝素,可阻断DIC的发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肝素用量。
2.补充凝血因子:输入新鲜全血、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以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四、预防肾衰竭
在血容量补足的情况下,若患者仍少尿或无尿,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肾功能指标,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五、产科处理
1.若在第一产程发病,应立即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以去除病因。
2.若在第二产程发病,可根据情况经阴道助产结束分娩。
3.产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大量出血时,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以减少胎盘剥离面血窦的出血,并阻断羊水及其有形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年龄:对于年龄较大的产妇,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差,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生命体征和各器官功能,调整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耐受性。而年轻产妇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能忽视产后的护理和康复。
2.性别:主要针对产妇,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其生殖功能,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产妇。同时,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3.生活方式: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产妇,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这些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劝导其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恢复。
4.病史: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时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在治疗羊水栓塞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调整相关药物的使用,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有过敏史的产妇,在用药时要特别谨慎,详细询问过敏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