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回事
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和凝血功能障碍;不同人群特点对其有不同影响,如老年患者预后差、女性生理期和孕期出血风险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会加大出血几率;应对措施包括预防(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治疗(药物、内镜、介入、手术及输血治疗)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监测脏器功能、女性考虑药物影响、儿童选合适剂量、兼顾基础疾病治疗)。
一、肝硬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硬化会引起门静脉高压,使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回流受阻,导致食管和胃底的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形成静脉曲张。这些曲张的静脉壁薄且脆弱,容易因粗糙食物摩擦、胃酸反流侵蚀、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因素导致破裂出血,这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原因。
2.门脉高压性胃病:门静脉高压时,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发生改变,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得胃黏膜更容易受到胃酸、胃蛋白酶等的攻击,引发胃黏膜糜烂、溃疡,从而导致出血。
3.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患者的胃酸分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以及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等因素,易促使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溃疡侵蚀周围血管时,就会引起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下降,同时血小板数量减少、功能异常,导致凝血机制出现障碍。这使得患者在出现微小血管损伤时,也难以正常止血,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二、不同人群特点及影响
1.年龄: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衰退,肝脏储备功能差,对出血的耐受性较低,发生出血后更易出现休克、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而儿童患者肝脏再生能力较强,但因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大量出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2.性别: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凝血功能会发生一定变化,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此外,怀孕的肝硬化女性患者,由于身体负担加重,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升高,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且出血对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安全都会造成严重威胁。
3.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会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加重肝硬化的病情,同时酒精还会刺激胃黏膜,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经常食用粗糙、坚硬食物,容易划伤食管胃底曲张的静脉,引发出血。而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的患者,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失调,加重胃黏膜损伤。
4.病史:若患者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再次出血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三、应对措施
1.预防措施:患者应避免食用粗糙、坚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曲张的静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戒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治疗方法: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就医。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使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止血药物等;内镜治疗,如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介入治疗,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必要时还需进行手术治疗。对于出血导致贫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脏器功能,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较大损害的药物。女性生理期或孕期患者,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内分泌系统和胎儿的影响。儿童患者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