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和剖宫产的区别是什么
剖宫产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旨在保障不能经阴道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母婴安全。其手术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在腹部作切口,切开子宫肌层取出胎儿、胎盘和胎膜后缝合各层组织。适用人群分胎儿和产妇因素两类,前者如胎儿窘迫等,后者如骨盆狭窄等。该手术存在近期和远期风险,术后有相应注意事项,近期要观察生命体征等,远期再次妊娠要做好检查与选择分娩方式。特殊人群如高龄、肥胖、有基础疾病、多次剖宫产史及青少年产妇行剖宫产各有不同风险,术前需做好评估、准备和心理疏导等,术后要密切观察并提供相应支持。
一、定义
剖腹产和剖宫产指的是同一种分娩方式,医学规范名称为剖宫产,是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这一手术旨在解决不能经阴道分娩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产科难题,保障母婴安全。
二、手术过程
剖宫产的手术过程具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首先,对产妇进行麻醉,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和手术紧急程度等因素,可选择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等方式。产妇麻醉成功后,在腹部合适位置作切口,常见的有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和下腹正中纵切口,前者术后美观,后者手术视野暴露好。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后,分开腹壁肌肉,打开腹膜进入腹腔,随后切开子宫肌层,先破膜吸尽羊水,再取出胎儿,清理呼吸道后断脐,接着娩出胎盘和胎膜,最后依次缝合子宫肌层、腹膜、腹壁各层组织。
三、适用人群
1.胎儿因素:胎儿窘迫、巨大胎儿(估计胎儿体重≥4000g)、双胎或多胎妊娠伴异常、胎儿生长受限、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等)、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早剥等情况,经阴道分娩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需行剖宫产。
2.产妇因素:骨盆狭窄或畸形、软产道阻塞(如肿瘤、畸形等)、宫缩乏力经处理无效、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有剖宫产史且存在子宫破裂风险因素、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前期或子痫病情严重经积极治疗无好转、瘢痕子宫、外阴疾病不宜经阴道分娩等情况,剖宫产可减少产妇分娩时的风险。
四、风险与后续注意事项
1.近期风险:剖宫产为有创手术,存在出血、感染风险,可能损伤邻近器官,如膀胱、输尿管、肠管等,还可能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如低血压、恶心呕吐、头痛等),羊水栓塞虽发生率低但病情凶险。产妇在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切口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按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早期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远期风险:再次妊娠时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风险增加,子宫破裂风险亦存在,盆腔粘连可能引起慢性盆腔痛、肠梗阻等问题。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应在孕早期进行超声检查,确定妊娠囊与子宫瘢痕的关系,孕期要严格产检,适时住院待产,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五、特殊人群提示
1.高龄产妇: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行剖宫产时,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手术耐受性差,术后易出现伤口愈合缓慢、感染等情况。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协助其早期活动,家人应给予更多关心照顾。
2.肥胖产妇:脂肪组织厚,手术操作难度增加,术中出血、感染风险较高,术后伤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高。术前要控制血糖、血压,选择合适手术切口;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保持切口干燥,必要时延长切口换药时间。
3.有基础疾病产妇: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产妇,剖宫产风险明显增加。术前需多学科会诊,调整基础疾病至稳定状态;术后要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确保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4.多次剖宫产史产妇:子宫存在多处手术瘢痕,手术时子宫破裂、粘连分离困难、出血等风险显著上升。再次手术时操作要更加谨慎,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术后要注意观察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5.青少年产妇: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术前要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其紧张恐惧情绪;术后要加强营养指导,促进身体恢复,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介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