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怎么预防胎盘早剥
为预防胎盘早剥,孕妇需从多方面进行注意:一是控制基础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要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必要时用药,慢性肾脏疾病则要遵医嘱治疗、定期检查肾功能等指标;二是避免外伤,日常活动小心防碰撞,选择温和运动;三是规范孕期行为,戒烟戒酒、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怀孕晚期避免不当性生活;四是谨慎处理宫腔压力改变情况,如羊水过多要密切观察、必要时穿刺减压,多胎妊娠分娩需医生监护控制胎儿娩出速度;五是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六是特殊人群要格外注意,高龄孕妇增加产检频率和项目,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孕前评估风险,孕期加强监测、按要求产检。
一、控制基础疾病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会使血管痉挛,导致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致使胎盘与子宫壁分离。孕妇应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若发现血压升高,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如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左侧卧位等。必要时需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2.慢性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可使孕妇全身血管发生病变,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孕妇孕期要严格遵医嘱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同时,需定期检查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二、避免外伤
1.日常活动:孕妇在日常生活中活动时要格外小心,避免腹部受到碰撞。上下楼梯要扶好扶手,行走时注意路面情况,防止滑倒。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绕过隆起的腹部,避开子宫部位。
2.运动选择:孕期适当运动有益健康,但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腹部受伤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运动过程中若感到不适要立即停止。
三、规范孕期行为
1.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概率。孕妇在孕期必须戒烟戒酒,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吸二手烟,保持生活环境空气清新。
2.避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长时间仰卧会使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引起血压下降,子宫静脉瘀血,静脉压突然升高,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造成部分或全部胎盘早剥。孕妇休息时应采取侧卧位,尤其是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
3.避免性生活不当:怀孕晚期应避免性生活,因为性生活过程中可能会因外力撞击、刺激子宫收缩等原因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同时要注意性生活卫生,防止感染,因为感染也可能影响胎盘的正常功能。
四、谨慎处理宫腔压力改变情况
1.羊水过多:羊水过多时,子宫张力较大,当突然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子宫腔内压力骤然降低,可使胎盘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对于羊水过多的孕妇,要密切观察羊水量的变化,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必要时进行羊水穿刺减压等操作,操作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和正确的操作规程。
2.多胎妊娠:多胎妊娠分娩时,第一个胎儿娩出速度过快,会使宫腔内压力突然降低,也容易诱发胎盘早剥。多胎妊娠孕妇分娩时需在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监护和处理,医生会根据产程进展情况合理控制胎儿娩出的速度。
五、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
生殖道感染产生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能侵袭胎盘,破坏胎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胎盘早剥。孕妇要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若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瘙痒、异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感染类型,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概率升高。高龄孕妇不仅要严格遵循上述预防措施,还需更加密切地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增加产检的频率和项目。在孕期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劳累。
2.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较高。此类孕妇在怀孕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评估再次怀孕的风险,制定个体化的备孕和孕期保健方案。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加强对胎盘情况的监测,如有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