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如何治疗
肾性高血压治疗需综合考虑多因素,以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降低心血管风险为目标。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控盐、增钾、合理摄入蛋白和脂肪)、运动管理(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3.9千克/平方米);药物治疗有ACEI/ARB、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各有适用人群与禁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治疗中需定期监测血压、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等并及时调整方案。
一、治疗原则
肾性高血压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以有效控制血压,保护肾脏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为主要目标。既要平稳降压,又要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对肾脏和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二、非药物治疗
1.饮食调整:对于肾性高血压患者,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增加钾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可促进钠的排出。控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慢性肾衰竭患者可按0.60.8克/(千克·天)供给优质蛋白质。减少脂肪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
2.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达到(170年龄)为宜。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和时间。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加重肾脏负担,升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男性每日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减半。
4.控制体重:肥胖是肾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身体质量指数(BMI)应保持在18.523.9千克/平方米。
三、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此类药物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功能。适用于大多数肾性高血压患者,但双侧肾动脉狭窄、高钾血症患者禁用。孕妇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应避免使用。
2.钙通道阻滞剂(CCB):通过阻滞钙通道,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二氢吡啶类如硝苯地平降压作用较强,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对心脏有一定抑制作用。该类药物一般无绝对禁忌证,但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非二氢吡啶类CCB需谨慎。
3.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适用于水钠潴留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轻度水肿患者,袢利尿剂适用于中重度水肿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应定期监测血钾、血钠等指标。痛风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
4.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活性,降低心率和血压。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但支气管哮喘、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
5.α受体阻滞剂: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用药后应避免突然站立。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调整剂量。同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对肾功能有明显损害的药物。
2.儿童:儿童肾性高血压患者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和运动。药物治疗时应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肾性高血压患者治疗较为特殊,ACEI和ARB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应禁用。可选择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药物控制血压,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4.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应更为严格,一般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选择既能降低血压又能改善心功能的药物,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
五、治疗监测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测量血压,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定期检查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等指标,了解肾脏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