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剖宫产术后护理需从多方面入手,伤口护理方面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拉扯,肥胖产妇更要注意;身体恢复需保证休息与适量活动,活动循序渐进,饮食营养均衡易消化,糖尿病产妇要控糖,同时密切观察恶露情况;疼痛管理可采用药物辅助和听音乐、热敷等非药物方法,高龄产妇可更多采用舒适护理;心理调节上家人要支持产妇适应角色转变,产妇可通过多种方式放松心情,有相关病史的要及时就医;性生活需在产后6周经检查身体恢复良好后进行,恢复性生活后要采取有效避孕,剖宫产子宫有瘢痕,短时间不用宫内节育器,多次剖宫产产妇更要严避孕。
一、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剖宫产术后伤口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弄湿或受到污染,以降低感染风险。刚做完手术,医护人员会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出院后产妇也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发热或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可能是感染的迹象,需及时就医。
2.避免拉扯伤口:在日常生活中,产妇要小心活动,避免大幅度的动作,防止伤口受到拉扯。咳嗽、大笑时可以用手护住腹部伤口,减轻震动对伤口的影响。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减少对伤口的摩擦。如是肥胖产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伤口愈合可能相对较慢且更易出现脂肪液化等问题,更需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换药。
二、身体恢复
1.休息与活动:术后充足的休息非常重要,产妇应保证充足睡眠,采取舒适的体位,促进身体恢复。但也不能长期卧床,一般术后6小时后就可以在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可在家人搀扶下下床活动。早期活动能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恶露排出。不过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对于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差,恢复能力也较弱,活动时更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
2.饮食调理:术后的饮食要营养均衡且易消化。最初几天应吃一些流食,如米汤、藕粉等,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再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粥、面条等,随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可预防便秘。如果产妇有糖尿病史,术后饮食要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遵循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3.恶露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恶露的情况,包括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正常情况下,恶露会随着时间推移,量逐渐减少,颜色从鲜红色逐渐变为淡红色、淡黄色,最后变为白色。一般恶露会在46周排净。如果恶露量增多、持续时间过长、有恶臭气味或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可能是子宫复旧不良或宫腔内有残留,应及时就医。
三、疼痛管理
1.药物辅助:术后伤口和子宫收缩都会带来一定的疼痛感。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但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及当前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2.非药物缓解:产妇也可尝试一些非药物方法缓解疼痛,如通过听音乐、与家人聊天等方式分散注意力;采用热敷的方法,缓解子宫收缩痛,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年龄较大的产妇对疼痛的耐受力可能较低,可以更多地采用舒适护理来减轻疼痛感,如调整室内光线、营造安静的环境等。
四、心理调节
1.适应角色转变:很多产妇在术后会面临角色的突然转变,加之身体的不适,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产妇适应新妈妈的角色。产妇自己也可以主动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2.放松心情: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听轻柔的音乐、练习产后瑜伽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心理压力。有产后抑郁症家族史或既往有心理疾病史的产妇,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如有异常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五、性生活与避孕
1.性生活:剖宫产术后不宜过早进行性生活,一般建议在产后6周后,经医生检查身体恢复良好,恶露已干净,且会阴伤口或腹部伤口愈合后再考虑恢复性生活。如果产妇有阴道干涩、疼痛等不适,应告知医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
2.避孕:在恢复性生活后,就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剖宫产术后子宫有瘢痕,再次怀孕过早可能会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可选择使用避孕套等避孕方法,不建议在术后短时间内使用宫内节育器,因为此时子宫尚未完全恢复,放置宫内节育器可能会增加感染、穿孔等风险。对于有多次剖宫产史的产妇,更应严格做好避孕措施,避免意外怀孕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