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发生羊水栓塞的孕妇是哪些
高龄、多胎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急产、胎膜早破、有子宫手术史、经产妇这八类孕妇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高龄孕妇身体机能下降、合并基础疾病多;多胎妊娠宫腔压力变化大、产程长;前置胎盘胎盘与子宫壁血管易破裂;胎盘早剥会使局部压力升高、子宫血管受损;急产宫缩过强、软产道易裂伤;胎膜早破增加羊水与破损血管接触机会;有子宫手术史子宫瘢痕处易破裂;经产妇子宫收缩及产道情况增加羊水挤入母体风险。针对不同类型孕妇,需采取如严格产检、提前评估分娩风险、做好分娩准备、密切观察产程等相应措施。
一、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孕妇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血管弹性变差,凝血功能也可能出现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协调性和力度可能不如年轻孕妇,容易导致产程延长或宫缩过强,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机会。同时,高龄孕妇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概率也较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身体的生理状态,使得机体对羊水栓塞的耐受性降低。对于高龄孕妇,孕期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提前评估分娩风险,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二、多胎妊娠孕妇
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宫腔内压力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娩出后,宫腔压力骤减,这种压力的急剧变化容易使羊水被挤入破损的血管内。而且多胎妊娠的孕妇分娩时产程相对较长,宫缩强度较大,子宫壁的损伤几率增加,为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创造了条件。多胎妊娠孕妇在孕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支持。分娩时需在有经验的医疗团队监护下进行,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三、前置胎盘孕妇
前置胎盘是指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这种情况下,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血管容易发生破裂,形成开放性的血管通道。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在胎膜破裂时,羊水可以通过这些破裂的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从而引发羊水栓塞。前置胎盘孕妇在孕期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减少出血的风险。如果出现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分娩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如前置胎盘的类型、孕周等,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和方式。
四、胎盘早剥孕妇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会导致子宫壁和胎盘之间形成血肿,使局部压力升高,同时胎盘早剥时子宫内环境发生改变,容易引起羊水成分异常。当胎盘早剥面积较大时,子宫血管受损,羊水就有可能通过受损的血管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胎盘早剥起病急、进展快,孕妇一旦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五、急产孕妇
急产是指总产程不足3小时。急产时子宫收缩过强、过频,宫腔内压力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这种强大的压力容易将羊水挤入母体血液循环。而且急产过程中,软产道可能来不及充分扩张,容易造成软产道裂伤,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的途径。对于有急产史或可能发生急产的孕妇,应提前做好分娩准备,一旦出现分娩迹象,要尽快前往医院。在分娩过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避免不必要的干预,减少急产带来的风险。
六、胎膜早破孕妇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发生破裂。胎膜早破后,羊水流出,增加了羊水与破损血管接触的机会。尤其是在伴有宫缩的情况下,羊水更容易通过子宫颈口或子宫壁的微小破损处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胎膜早破孕妇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臀部,避免羊水进一步流出过多。同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宫缩等情况,预防感染。如果胎膜早破超过12小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七、有子宫手术史孕妇
有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子宫手术史的孕妇,子宫壁上存在手术瘢痕。在再次妊娠分娩时,瘢痕部位的子宫肌层弹性较差,容易发生破裂。一旦子宫瘢痕破裂,羊水就可能通过破裂口进入母体血液循环。这类孕妇在孕期要加强对子宫瘢痕部位的监测,通过超声等检查评估瘢痕的厚度和连续性。分娩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孕妇和胎儿的情况,以及子宫瘢痕的愈合情况。如果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再次剖宫产的可能性较大。
八、经产妇
经产妇的子宫肌纤维弹性相对较差,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和协调性可能不如初产妇。而且经产妇的产道相对松弛,胎儿通过产道的速度可能较快,产程较短,这也增加了羊水被挤入母体血液循环的风险。经产妇在孕期也要按时产检,了解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分娩时,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