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检查
肝功能异常检查包括血清酶学、胆红素代谢、蛋白质代谢等相关项目及意义,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映肝细胞损伤,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比值助评估酒精性肝病等;胆红素代谢相关检查可鉴别黄疸类型等;蛋白质代谢相关检查能反映肝脏合成等功能。检查前需注意饮食禁食禁水、告知药物情况,检查后要护理穿刺部位并及时咨询医生解读结果,不同人群检查有其特殊考虑。
一、肝功能异常检查的常见项目及意义
(一)血清酶学检查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意义: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释放入血,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它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较敏感的指标之一。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都可引起ALT升高。在儿童群体中,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值可能不同,且如果儿童有感染病史或近期有用药史,需特别关注ALT变化,因为儿童肝脏对药物等因素的反应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意义: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血清AST升高常见于肝细胞严重损伤的情况,如急性重型肝炎时AST明显升高。AST/ALT比值也有一定意义,例如在酒精性肝病时,AST升高往往较ALT更明显,AST/ALT比值常大于2。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群,检查AST和ALT有助于评估肝脏受酒精损伤的程度。
(二)胆红素代谢相关检查
1.总胆红素(TBil)
意义:TBil包括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TBil升高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时,TBil通常中度升高;溶血性黄疸时,以IBil升高为主;阻塞性黄疸时,以DBil升高为主。对于新生儿来说,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很重要,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通过检测TBil等指标来排查病因,如是否存在溶血等情况。
2.直接胆红素(DBil)
意义:DBil是经肝细胞处理后生成的结合胆红素,它的升高主要见于胆汁淤积性疾病,如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引起的胆道梗阻,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对于有胆道疾病家族史或出现黄疸伴有右上腹疼痛等症状的人群,DBil的检测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胆道梗阻相关的肝功能异常。
(三)蛋白质代谢相关检查
1.白蛋白(Alb)
意义:白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的,血清白蛋白降低常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因为肝脏合成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同时,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也可引起白蛋白降低。在老年人中,由于肝脏储备功能下降,更容易出现白蛋白降低的情况,需要结合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基础肝病等情况综合分析肝功能异常的原因。
2.球蛋白(Glob)
意义:球蛋白升高常见于慢性肝脏炎症,如慢性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是机体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当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肝脏抗原产生免疫反应时,会导致球蛋白合成增加。对于女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女性肝功能异常检查中,球蛋白的检测需要结合自身免疫相关指标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
二、肝功能异常检查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准备
1.饮食方面
检查前812小时应禁食禁水,因为进食会影响血清酶学及胆红素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例如,进食高脂食物可能会使血脂升高,间接影响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准确性。对于儿童来说,要确保在检查前按照要求禁食禁水,避免因为哭闹等情况导致呕吐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以及结果的准确性。
2.药物方面
某些药物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如抗生素、抗结核药、降糖药等。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暂停服药。例如,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的患者,其肝功能检查结果可能会受到药物的干扰,需要医生综合评估药物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及继续用药的必要性。对于老年人,由于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更要仔细向医生交代用药史。
(二)检查后注意事项
1.穿刺部位护理
如果进行了静脉穿刺等有创检查,要注意穿刺部位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对于儿童,家长要更加注意看护,防止儿童搔抓穿刺部位。
2.结果解读
拿到肝功能检查结果后,要及时咨询医生。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综合分析结果。例如,单纯的ALT轻度升高,可能是因为近期熬夜、饮酒等因素引起的一过性肝功能异常,也可能是肝脏疾病的早期表现,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安排检查或随访。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肝功能异常的解读需要考虑孕期生理变化对肝功能的影响,与非孕期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