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民福康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其他病原体感染)、恶性肿瘤(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病理产科(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前置胎盘)、手术及创伤(大手术和严重创伤)以及其他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影响)。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发生DIC,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相应的温馨提示,如儿童家长密切关注病情、孕妇定期产检、老年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治疗基础疾病、患有基础疾病者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等。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是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常见原因,如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这些细菌的内毒素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还能促使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加速凝血过程。此外,细菌感染还可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紊乱。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也可能引起DIC,其机制可能与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有关。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肝炎病毒等,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凝血系统激活。病毒还可诱导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间接促进凝血过程。此外,病毒感染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增加DIC的发生风险。

3.其他病原体感染:立克次体、原虫、螺旋体等感染也可能引发DIC。例如,疟原虫感染时,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可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碎片等物质可激活凝血系统。

二、恶性肿瘤

1.实体瘤:常见于肺癌、胰腺癌、结肠癌、乳腺癌等。肿瘤细胞可分泌促凝物质,如组织因子样物质,直接激活凝血系统。此外,肿瘤细胞还可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凝血因子暴露,促进血栓形成。同时,肿瘤组织的生长和代谢可导致局部缺氧、酸中毒等微环境改变,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紊乱。

2.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发生DIC的风险较高。白血病细胞可释放大量的促凝物质,如组织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等,导致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此外,化疗等治疗手段也可能损伤正常组织细胞,进一步诱发DIC。

三、病理产科

1.胎盘早剥:胎盘早剥时,胎盘与子宫壁分离,释放出大量的组织因子,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此外,胎盘早剥还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障碍。

2.羊水栓塞:羊水栓塞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其中的有形成分如胎儿毳毛、胎脂、胎粪等可激活凝血系统,引发DIC。同时,羊水还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肺动脉高压、休克等严重后果,进一步加重病情。

3.前置胎盘:前置胎盘患者在分娩过程中,胎盘剥离面可出现大量出血,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过多,诱发DIC。此外,前置胎盘还可合并感染,增加DIC的发生风险。

四、手术及创伤

1.大手术:某些大手术,如心脏手术、肝脏手术、颅脑手术等,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可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的组织因子,激活凝血系统。此外,手术过程中的输血、补液等操作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DIC的发生风险。

2.严重创伤:严重的创伤,如挤压伤、烧伤、骨折等,可导致大量组织细胞破坏,释放出组织因子和其他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系统。同时,创伤还可引起休克、缺氧等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紊乱。

五、其他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可激活补体系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影响凝血功能,增加DIC的发生风险。

2.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可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缺氧和酸中毒等病理生理改变,激活凝血系统。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合并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小板异常,进一步增加DIC的发生风险。

3.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抗凝药物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诱发DIC。例如,抗生素可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维生素K合成减少,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抗肿瘤药物可损伤正常组织细胞,释放促凝物质;抗凝药物使用不当可导致凝血因子过度消耗,引发DIC。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的生理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感染等因素更容易诱发DIC。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2.孕妇: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病理产科情况,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在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3.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常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增加DIC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应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4.患有基础疾病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感染、创伤等诱发因素,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了解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为DIC。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舌淋巴管瘤是癌症吗
赵鹏程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舌淋巴管瘤不是癌症。 癌症泛指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癌、癌肉瘤、肉瘤三类,由细胞恶性增生引起。而舌淋巴管瘤是指发生于舌部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属于淋巴管增生和扩张形成的良性肿瘤,所以舌淋巴管瘤不是癌症。但是如果患者出现急症且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引起脓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情况,同样会危及
溶血性贫血该如何预防
王洪志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预防溶血性贫血的方法有避免食用蚕豆、遵医嘱用药、积极治疗疾病等。 1.避免食用蚕豆 人体存在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情况时,平时应该避免食用蚕豆,有利于预防溶血性贫血情况的发生。 2.遵医嘱用药 人体平常应该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使用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防止其出现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常见的原因包括: 1.血小板生成障碍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等疾病。 2.血小板破坏过多 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淋巴瘤等疾病。 3.血小板消耗过度 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出现胃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引起胃出血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合理、药物刺激、疾病等。 1.饮食不合理 患者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酗酒或在患胃病时食用粗糙的硬质食物,均有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出血。 2.药物刺激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也有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出血。 3.疾病 患者患胃溃疡、胃炎、胃癌、
出现胃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引起胃出血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疾病等。 1.饮食不当 患者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酗酒或在患胃病时食用粗糙的硬质食物,均有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出血。 2.药物刺激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也有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出血。 3.疾病 患者患胃溃疡、胃炎、胃癌、胃间
拉肚子拉出血是什么问题,严重吗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拉肚子拉出血考虑是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肠癌等原因引起的,是否严重应结合疾病类型、出血量等因素来进行判断,具体如下: 1、急性胃肠炎 发生急性胃肠炎时,患者胃肠道内菌群紊乱,炎症因子、致病菌等物质可以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或损伤,使其出现拉肚子拉出血的症状。 如果是急性胃肠炎引起的,在出血量较少的情
哪些冠心病属于难于治疗但又必须尽快治疗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冠心病一般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难于治疗但必须需要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等,具体分析如下: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而心肌细胞坏死属于不可逆疾病,所以比较难治,但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所以
急性胰腺炎产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胰腺炎产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体液渗出、炎症介质的释放、凝血功能异常等。 1.大量体液渗出 急性胰腺炎发作时,炎症可使胰腺组织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大量富含蛋白质和炎性细胞的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胰腺周围组织以及腹腔等部位,从而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这是引发休克的重要原因之一。 2.炎症介质的释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董华丽 主任医师
郑州市中医院 三甲
颅内出血即脑出血,新生儿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包括宫内感染、产伤、凝血功能异常等。 1、宫内感染 若新生儿在子宫内遭受到炎症感染,可影响大脑的发育,引起局部损伤,从而出现脑出血的情况。 2、产伤 产伤是新生儿脑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胎位异常、胎儿过大或急产等都可能损伤产道,导致新生儿头部受到创伤,从而引发脑
出现胃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林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引起胃出血的原因包括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疾病等。 1.饮食不当 患者暴饮暴食、不规律进食、酗酒或在患胃病时食用粗糙的硬质食物,均有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出血。 2.药物刺激 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也有可能损伤胃黏膜引起胃出血。 3.疾病 患者患胃溃疡、胃炎、胃癌、胃间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在多种疾病的基础之上,由于这些疾病导致微血管体系受到损伤,因此使凝血功能活化,形成全身的微血管血栓,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并且继发纤溶亢进,最终导致以出血和微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包括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