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虚的症状有哪些
心血虚是心血不足,心失所养的表现,多因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失血过多等导致心血耗损,或禀赋不足、思虑过度、情志不遂等引起心血暗耗。主要症状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唇甲色淡、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脉象细数等。治疗方法是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常用中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龙眼肉等,饮食上可多吃补血食物。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原发病。
1.心悸怔忡:即心慌、心跳不规律,常伴有心前区不适或疼痛。
2.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易醒,多梦,甚至出现梦魇。
3.健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4.头晕眼花:头部昏沉,眼前发黑,视物模糊。
5.面色无华:面色苍白或萎黄,没有光泽。
6.唇甲色淡:嘴唇和指甲颜色苍白。
7.手足发麻:手脚麻木,屈伸不利。
8.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少,颜色淡。
9.舌质淡:舌头颜色淡白,舌苔薄白。
10.脉象细数:脉搏跳动较快,且细数无力。
需要注意的是,心血虚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治疗方面,中医通常采用补血养心、益气安神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龙眼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心血虚的症状,如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黑豆等。
对于心血虚的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3.注意饮食调理,均衡营养,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如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总之,心血虚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证,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调理。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护理,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