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什么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有典型症状和不典型症状。典型症状包括:最常见胸痛,多在胸骨后等,程度重、持续久,休息或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部分患者发病后2448小时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不典型症状有:无痛性心肌梗死,部分患者无明显胸痛,以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起病,常见于特殊人群;还可能表现为牙痛、肩背痛等其他不典型表现,女性及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易出现不典型表现且易漏诊。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多发生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往往不能缓解。例如,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约70%8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胸痛为主要表现,且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与心肌缺血坏死的范围相关,一般范围越大,疼痛越剧烈且持续时间越长。年龄方面,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有时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仍需高度警惕。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长时间不缓解的胸痛更应及时就医。
(二)放射痛
疼痛可放射至其他部位,常见的有左肩、左臂内侧,也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等。放射痛的发生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这些部位的神经有交叉,当心肌缺血时,疼痛信号会传导至这些区域。性别上,男性和女性在放射痛的表现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患者有时可能更易出现上腹部等不典型部位的放射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而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放射痛的表现及诊断。
(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周。这是由于心肌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低热。此外,还可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沉增快等。年龄较大的患者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其机体的应激和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有慢性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全身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掩盖,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鉴别诊断。
二、不典型症状
(一)无痛性心肌梗死
在一些患者中,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做过心脏手术或有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可能无明显的胸痛症状。这类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晕厥等其他症状。例如,有研究发现,约2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可无典型胸痛,而以其他不典型症状起病,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影响了疼痛的感知。对于这类特殊人群,需要医生通过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症状表现的影响。
(二)其他不典型表现
部分患者还可能表现为牙痛、肩背痛等。例如,有些患者仅感觉牙齿疼痛,而忽略了可能是心肌梗死放射痛的表现。对于有口腔疾病但经口腔科治疗无效的牙痛患者,应考虑到心肌梗死的可能。在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出现不典型症状的比例相对较高,需要医生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检查。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群,如长期缺乏运动、肥胖的人,发生不典型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时更易被漏诊,因为其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其他普通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