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临床表现及处理
高血糖的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临床表现方面,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非典型症状有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乏力疲倦等,不同人群特点各异,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孕妇血糖升高可能无明显不适但影响胎儿。处理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特殊人群需注意,老年患者用药谨慎防低血糖,儿童患者治疗兼顾生长发育,孕妇首选饮食和运动疗法,血糖不达标用胰岛素治疗并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一、高血糖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高血糖患者常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多饮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口渴中枢引起;多食是因为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从而产生饥饿感;多尿是由于血糖超过肾糖阈,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体重减轻是因为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增加,消耗过多所致。
2.非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屈光度变化;还可能有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瘙痒,这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及局部感染有关;此外,患者还可能感到乏力、疲倦,这是因为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身体能量供应不足。
3.不同人群特点:老年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且可能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儿童患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出现生长迟缓等情况。孕妇血糖升高可能无明显不适,但对胎儿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
二、高血糖处理
1.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适量摄入蛋白质,保证营养均衡。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运动时间应选择在饭后12小时,避免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方式有所不同,老年人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儿童可进行跳绳、踢毽子等运动。孕妇在运动前应咨询医生,选择适合孕期的运动,如孕妇瑜伽等。
2.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可使用血糖仪自行监测指尖血糖,了解血糖变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3.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不同类型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胰岛素治疗:对于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存在口服降糖药禁忌证的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的种类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等,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
4.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用药时需谨慎,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避免低血糖发生。同时,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自理能力,确保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
儿童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应在保证血糖控制的同时,不影响生长发育。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的药物,加强血糖监测和饮食管理,鼓励儿童适当运动。
孕妇:孕妇血糖升高应首选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若血糖仍不达标,可使用胰岛素治疗,禁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定期进行产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