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颤动首选治疗措施
心室颤动首选治疗措施是电除颤,其通过释放高能电脉冲使心肌细胞除极恢复窦性心律。电除颤实施要点包括准备除颤仪(有手动和AED两种,AED适合院外非专业人员),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和心尖部并涂抹导电物,首次除颤能量单相波选360J、双相波选120200J,确定情况后开启除颤仪、选能量、充电、放电极板、放电。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植入式心脏设备者有不同注意事项。电除颤同时需配合心肺复苏等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在其后根据情况使用。此外,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心室颤动风险,病情稳定后应改善;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要学习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法。
一、心室颤动首选治疗措施
心室颤动的首选治疗措施是电除颤。电除颤是通过向心脏释放高能电脉冲,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激动和消除异位兴奋灶,从而使心脏的自律性最高的起搏点(通常是窦房结)重新控制心脏搏动,恢复窦性心律。
二、电除颤的实施要点
1.设备准备:需使用除颤仪,除颤仪有手动除颤仪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ED)。AED操作相对简单,更适合非专业人员在院外使用;手动除颤仪一般在医院内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2.电极板放置:通常一块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另一块置于心尖部。电极板需涂抹导电糊或使用导电垫,以确保良好的导电效果,减少皮肤灼伤。
3.能量选择:首次除颤能量一般单相波除颤选择360J,双相波除颤选择120200J。具体能量应根据除颤仪的类型和患者情况适当调整。
4.操作步骤:在确定患者为心室颤动且无脉搏后,立即开启除颤仪,选择合适能量,充电后迅速将电极板准确放置于患者胸部,同时确保周围人员离开患者身体,然后按下放电按钮。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心室颤动时也可使用电除颤。对于18岁儿童,可使用儿科剂量衰减AED;若没有儿科剂量衰减AED,也可使用成人AED。首次除颤能量一般为2J/kg,后续除颤能量可增加至4J/kg。同时,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操作不当对儿童脆弱的胸廓和心脏造成损伤。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在放置电极板和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防止造成肋骨骨折等并发症。此外,老年人的心功能和身体耐受性较差,除颤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3.孕妇:孕妇发生心室颤动时同样需要立即电除颤。电除颤对胎儿一般无直接危害,但在操作时要注意避免电极板直接接触腹部。除颤后要同时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4.有植入式心脏设备者:如果患者体内有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电除颤电极板应距离植入设备至少10cm,以避免对植入设备造成损坏。除颤后要评估植入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四、其他治疗措施辅助
在电除颤的同时,还需进行心肺复苏(CPR)等辅助治疗。CPR可以维持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为电除颤争取时间。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常用药物有利多卡因、胺碘酮等,但这些药物治疗一般在电除颤和CPR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
五、生活方式与病史影响及应对
1.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心室颤动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劝导其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学会缓解精神压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改善心脏功能和整体健康状况。
2.病史:有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的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较高。对于这类患者,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进展。例如,冠心病患者要规范使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肌病患者要根据具体类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生活管理。同时,这类患者及其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进行自救和互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