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是血清钾离子浓度高于正常范围(正常3.5-5.5mmol/L,超5.5mmol/L可诊断),发病机制与钾摄入过多、钾排出减少(含肾功能、内分泌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心血管系统(不同年龄表现有别)和神经肌肉系统(不同年龄影响各异)表现;诊断依靠血清钾测定和心电图检查;处理原则包括针对病因治疗(考虑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和降低血钾水平(考虑个体差异)。
一、高钾血症的定义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离子浓度高于正常范围(正常血清钾浓度一般为3.55.5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当血清钾浓度超过5.5mmol/L时即可诊断为高钾血症。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1.钾摄入过多: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饮食习惯相对单一,如果短期内大量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可能会增加钾的摄入风险。而成年人若在肾功能正常情况下,短期大量补钾或食用含钾高的药物等也可能导致钾摄入过多。例如,一些特殊疾病治疗中,不恰当的补钾操作可能引发高钾血症。从性别角度看,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钾摄入直接增多,但不同生活方式下,如素食者如果大量摄入富含钾的蔬菜等,也可能增加钾摄入风险。
2.钾排出减少:
肾功能因素:
对于儿童,先天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能导致肾脏排钾功能障碍。成年人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导致钾排出减少的常见原因,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排钾能力逐渐降低,钾在体内潴留。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生理性减退,也更容易出现钾排出减少的情况。从病史角度,有慢性肾病病史的人群,其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更高。
内分泌因素:
醛固酮缺乏或作用不足会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泄。例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醛固酮分泌减少,导致钾排出减少,从而易引发高钾血症。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可能相对减退,增加了高钾血症风险;儿童若存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醛固酮相关问题导致钾排出减少。
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1.心血管系统表现:
轻度高钾血症时,可能出现心率减慢等情况。随着血钾进一步升高,可出现心电图改变,如T波高尖、QRS波增宽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高钾血症时心血管系统表现可能更为隐匿,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高钾血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严重情况。例如,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高钾血症诱发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加重病情,增加猝死风险。
2.神经肌肉系统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麻木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迟缓性瘫痪,从年龄角度,儿童高钾血症导致的神经肌肉症状可能影响其运动功能发育,而老年人可能因肌肉力量本身较弱,高钾血症引起的肌肉无力等症状会明显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
三、高钾血症的诊断
1.血清钾测定:
通过血液生化检查测定血清钾浓度是诊断高钾血症的主要依据。对于不同人群,儿童采血时需注意采血部位和采血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结果准确性。老年人采血后要注意按压止血等常规护理。
2.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高钾血症,如前文提到的T波高尖、QRS波增宽等特征性改变,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电图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心电图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医生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四、高钾血症的处理原则(仅提及相关要点,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肾功能不全导致的高钾血症,需要针对肾功能不全进行相应处理,如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中钾的摄入等。对于内分泌因素导致的高钾血症,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需要治疗原发疾病以恢复正常的醛固酮等激素水平,从而改善钾的排出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在病因治疗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要注重生长发育影响,老年人要考虑合并症等情况。
2.降低血钾水平:
可通过一些措施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等,如使用葡萄糖胰岛素溶液等,但具体药物使用不做详细指导。不同人群在采取降低血钾水平的措施时要考虑其个体差异,例如儿童使用相关治疗措施时要注意剂量和方法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