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钾血症的病因
高钾血症的引发原因主要包括摄入过多、肾脏排钾减少、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增多三个方面。摄入过多有饮食因素(短时间大量摄入高钾食物或儿童饮食钾摄入不平衡)和药物因素(含钾药物过量或保钾利尿剂长期不当使用);肾脏排钾减少包括肾功能不全(各种原因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急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患者)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醛固酮分泌减少致肾脏排钾能力下降,如艾迪生病);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增多包含酸中毒(氢离子浓度升高致细胞内钾外流,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组织损伤(严重组织损伤致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如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高钾性周期性麻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异常,运动后、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等诱发)。
一、摄入过多
(一)饮食因素
正常情况下,人体可通过肾脏有效排泄多余的钾,但当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含钾高的食物时,如过量食用香蕉、橘子等富含钾的水果,或长期食用含钾添加剂过多的加工食品等,就可能超出肾脏的排泄能力,导致血钾升高。例如,有研究表明,一次性大量摄入高钾食物后,血液中钾离子浓度会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对于儿童来说,若家长不注意其饮食中钾的摄入平衡,也容易引发高钾血症,因为儿童的肾脏功能相对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钾的调节能力较成人弱。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钾摄入过多或影响钾的代谢从而引起高钾血症。比如,含钾的药物如氯化钾等,如果使用不当,过量服用就会直接使体内钾含量升高。另外,一些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等,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肾脏对钾的排泄,长期或不当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导致钾在体内蓄积,进而引发高钾血症。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肝肾功能相对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容易出现高钾血症的风险。
二、肾脏排钾减少
(一)肾功能不全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如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慢性肾衰竭晚期等,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钾离子排出减少。在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肾小球滤过率显著降低,肾脏排泄钾的能力急剧下降,若此时患者体内钾摄入正常或稍有增加,就极易引发高钾血症。慢性肾衰竭患者随着病情进展,肾功能逐渐恶化,肾脏对钾的调节功能不断减退,也是导致高钾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患有基础肾脏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状态损伤肾脏结构和功能,更容易出现肾脏排钾减少的情况,进而增加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具有促进肾脏排钾的作用。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脏排钾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血钾升高。例如艾迪生病,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其中醛固酮分泌不足会使肾脏对钾的排泄减少,引起血钾水平升高。对于女性患者,若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由于自身免疫因素的影响,病情可能相对复杂,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钾水平。
三、细胞内钾释放到细胞外增多
(一)酸中毒
当机体发生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内的钾离子会向细胞外转移,以维持细胞内外的电荷平衡,从而导致血钾升高。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由于体内酮体生成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细胞内钾外流增加,进而使血钾水平升高。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发生酮症酸中毒时,需要高度警惕高钾血症的发生,因为酸中毒引起的钾离子转移是导致血钾升高的重要机制之一。
(二)组织损伤
严重的组织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创伤、挤压综合征等,细胞破裂,细胞内的钾大量释放到细胞外液中,导致血钾升高。在挤压综合征中,肌肉组织受到长时间挤压后发生坏死,细胞内的钾离子大量释放入血,可迅速引起高钾血症,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对于儿童来说,若发生严重的创伤或烧伤,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组织损伤后钾离子释放引起高钾血症的风险更高,需要及时进行监测和处理。
(三)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异常,使得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增加,从而引发高钾血症。患者通常在剧烈运动后、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情况下诱发,出现肌肉无力、钾血症等表现。这种疾病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均可发病,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与基因缺陷相关,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