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尿颜色
血红蛋白尿通常呈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颜色深浅与血红蛋白含量相关,不同病因颜色略有差异。需与血尿、肌红蛋白尿鉴别,血尿静置有红细胞沉淀,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完整红细胞,肌红蛋白尿可通过检测血浆中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区分。不同人群出现血红蛋白尿各有注意事项,儿童免疫系统及器官功能不完善,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并详述病史;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留取标本注意安全,家属要多留意;孕妇情况复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并告知孕周等,用药需谨慎;有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溶血,就医要告知病史,日常避免诱因。
一、血红蛋白尿的颜色特点
1.血红蛋白尿通常呈现浓茶色、红葡萄酒色或酱油色。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当红细胞在血管内发生破裂,血红蛋白释放进入血浆,并通过肾脏滤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成分使得尿液颜色发生改变。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等成分会导致尿液呈现出这些特殊的颜色,与正常淡黄色透明尿液形成鲜明对比。
2.血红蛋白尿颜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含量相关。一般来说,当尿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低时,可能表现为较淡的浓茶色;而随着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尿液颜色会逐渐加深,呈现出红葡萄酒色甚至酱油色。比如在一些急性血管内溶血发作时,短时间内大量红细胞破裂,释放大量血红蛋白,尿液往往呈现出典型的酱油色。
3.不同病因导致的血红蛋白尿,颜色可能会略有差异。例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由于夜间睡眠时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可使红细胞膜上的补体激活,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血,晨尿常呈现出较深的酱油色;而因药物过敏等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导致的血红蛋白尿,颜色变化可能相对较快,初期可能为淡红色,之后迅速加深。
二、与其他类似颜色尿液的鉴别
1.血尿:血尿是指尿液中含有红细胞。肉眼血尿可呈现红色、洗肉水样等。但血尿的颜色可因出血量不同而有差异,少量出血时尿液颜色可能仅略微加深,类似淡粉色;大量出血时则为明显红色。与血红蛋白尿的区别在于,血尿静置后会有红细胞沉淀,显微镜下可看到大量完整的红细胞;而血红蛋白尿显微镜下一般不见红细胞或仅有少量红细胞,主要是游离的血红蛋白。
2.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等疾病,肌肉损伤后肌红蛋白释放入血经肾脏排出。其颜色也可为红色、棕色等,与血红蛋白尿类似。但通过检测血浆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以鉴别,肌红蛋白尿患者血浆中肌红蛋白升高而血红蛋白正常,血红蛋白尿患者血浆中血红蛋白升高。此外,肌红蛋白在尿液中的一些特殊检测指标与血红蛋白也有所不同,如通过免疫化学方法可明确区分两者。
三、温馨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及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出现血红蛋白尿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尿液颜色异常,呈上述特殊颜色,应及时就医。就医时需详细告知医生孩子近期的饮食、用药情况,有无感染、外伤等病史,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因。由于儿童病情变化较快,在等待就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尿量、是否有腹痛等伴随症状,如有异常应立即再次联系医生或前往医院。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当老年人出现血红蛋白尿时,除了考虑溶血相关疾病外,还要警惕肾脏本身疾病,如肾血管病变等。老年人行动不便,留取尿液标本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滑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老年人可能对症状感知不敏感,家属要多留意老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尿液颜色变化等。
3.孕妇:孕妇出现血红蛋白尿情况较为复杂,一方面可能是孕妇自身存在溶血相关疾病,另一方面可能与孕期的特殊生理变化有关,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血红蛋白尿。孕妇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后,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的孕周、孕期产检情况等。孕期用药需谨慎,任何可能影响胎儿的检查和治疗都要权衡利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4.有基础疾病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免疫系统或身体机能处于异常状态,更容易发生溶血导致血红蛋白尿。这类患者平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和复查,当发现尿液颜色改变时,要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史。由于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医生会综合考虑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感染、避免使用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等,以减少血红蛋白尿发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