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小儿糖尿病症状多样,典型症状有多饮(因血糖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多食(胰岛素不足致细胞能量缺乏)、多尿(血糖超肾糖阈使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带走水分)、体重减轻(机体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非典型症状包括乏力、视物模糊、皮肤瘙痒、反复感染;特殊情况症状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下出现多饮等症状加重及胃肠道症状等)和低血糖(治疗中因多种因素引发);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婴幼儿期多饮多食不典型,学龄前期表述症状不准确且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等,学龄期及青春期症状较易发现但血糖控制难度可能增加且有心理压力;最后给出温馨提示,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情况,遵医嘱用药和调整饮食,注意卫生、合理安排运动,关注心理健康。
一、典型症状
1.多饮:小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起口渴而多饮。多饮的程度和血糖升高的水平相关,血糖越高,口渴感越明显,饮水也越多。
2.多食: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导致细胞内能量缺乏,为了补充能量,患儿会出现饥饿感,从而引起多食。即便进食量增加,但由于葡萄糖不能有效利用,患儿仍会有体重不增甚至下降的情况。
3.多尿: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导致尿量增多。多尿可影响患儿的睡眠,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出现尿床次数增多的现象。
4.体重减轻:尽管患儿多食,但由于胰岛素缺乏,机体不能很好地利用葡萄糖供能,就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从而导致体重减轻。在小儿糖尿病中,体重减轻可能较为明显,尤其是在病情未得到控制时。
二、非典型症状
1.乏力:能量代谢紊乱,细胞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患儿会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表现为不愿活动、容易疲倦等。年龄稍大的患儿可能会诉说自己没有力气,小一些的患儿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精神萎靡。
2.视物模糊:高血糖可引起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晶体屈光度变化,从而出现视物模糊。这种症状一般在血糖波动较大时出现,血糖控制平稳后可有所改善。
3.皮肤瘙痒: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导致皮肤瘙痒。小儿皮肤较为娇嫩,搔抓后容易引起皮肤破损,进一步加重感染。另外,血糖升高还可引起皮肤干燥,也会导致皮肤瘙痒。
4.反复感染:糖尿病患儿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引起反复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等,表现为反复感冒、咳嗽、尿频、尿急、皮肤疖肿等。
三、特殊情况症状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儿糖尿病患者在感染、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诱因下,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加重,随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呼吸深快,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丙酮味)。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脱水、休克、昏迷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低血糖:在治疗过程中,如果胰岛素剂量过大、患儿进食过少或运动量过大,可能会发生低血糖。表现为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头晕、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低血糖的症状,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的表现。
四、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
1.婴幼儿期:该年龄段患儿多饮、多食症状可能不典型,常以遗尿、精神萎靡、体重不增或下降等为主要表现。由于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容易忽视病情。另外,婴幼儿皮肤护理难度较大,发生皮肤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
2.学龄前期:此阶段患儿可表述多饮、多食、多尿的感觉,但可能不太准确。除了典型症状外,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这与血糖波动影响大脑功能有关。该年龄段患儿活动量较大,容易发生低血糖,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患儿在学校的饮食和活动情况。
3.学龄期及青春期:患儿对自身身体变化有一定的认知,多饮、多食、多尿症状相对较易被发现。青春期患儿由于身体发育和激素水平变化,血糖控制难度可能增加,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血糖。此外,青春期患儿可能会因为糖尿病影响外观(如体重变化、皮肤问题等)而产生心理压力,需要家长和医生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五、温馨提示
1.对于家长来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饮水、尿量、体重等变化,若发现孩子有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2.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孩子用药和调整饮食,定期带孩子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和感染。
4.合理安排患儿的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低血糖,但也不能缺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
5.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青春期患儿,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