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结核的症状
小儿肠结核症状包括全身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有长期低热(多午后发热,体温37.5℃38℃,部分可高热至39℃以上)、盗汗、倦怠、乏力、消瘦、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发育,且因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进展快。消化道症状方面,腹痛多为右下腹隐痛或钝痛,肠梗阻时呈阵发性绞痛;腹泻常见,每日24次,粪便糊状,部分有腹泻与便秘交替,易致脱水等;右下腹可触及质地中等、伴轻度压痛的肿块。小儿肠结核症状不典型,有结核病接触史等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家长需密切观察,积极配合治疗。
一、全身症状
小儿肠结核可出现长期低热、盗汗,午后发热较为常见,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同时伴有倦怠、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症状,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增长落后于同龄人。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情进展相对较快,这些全身症状会对其日常生活和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二、消化道症状
1.腹痛:多为右下腹隐痛或钝痛,这是因为回盲部是肠结核的好发部位。疼痛程度不一,轻者仅为腹部不适感,重者可出现明显疼痛,影响患儿正常活动和休息。当出现肠梗阻时,腹痛可呈阵发性绞痛,伴有肠鸣音亢进。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述腹痛部位和程度,常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
2.腹泻与便秘:腹泻较为常见,每日排便24次,粪便多呈糊状,一般不含脓血和黏液。部分患儿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这与肠道功能紊乱有关。腹泻频繁可导致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尤其对于年龄小、体重轻的患儿,更易出现此类并发症,需密切关注。
3.腹部肿块:在右下腹可触及肿块,质地中等,伴有轻度压痛。肿块多由增厚的肠壁、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或粘连形成的包块组成。肿块的存在可影响肠道蠕动,进一步加重消化道症状,且可能随病情进展而增大。
温馨提示:小儿肠结核症状不典型,对于有结核病接触史、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疾病对其影响较大,且小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如精神状态、饮食、排便等情况。一旦怀疑肠结核,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以确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