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
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妊娠与分娩因素(妊娠使盆底组织受牵拉,分娩尤其是难产等致盆底损伤,孕期激素变化增加风险)、年龄因素(年龄增长致雌激素下降,盆底支持组织萎缩松弛)、盆底组织退行性变(随年龄盆底组织退行性变,支撑作用减弱,慢性咳嗽等加重腹压促发)、肥胖因素(肥胖增加腹压,加重盆底组织损伤退变)、遗传因素(家族史增加患病风险,某些基因相关)、盆腔手术史(盆腔手术损伤盆底结构引发尿失禁)。
一、妊娠与分娩因素
妊娠期间,子宫逐渐增大,会对盆底组织产生持续的压力,使得盆底肌肉和筋膜等支持结构受到牵拉。同时,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产程延长、巨大胎儿分娩等情况,会对盆底神经、肌肉造成直接的损伤。有研究表明,经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明显高于剖宫产的女性,这是因为阴道分娩时盆底组织受到的机械性损伤更为严重,如会阴撕裂、盆底肌肉拉伤等,这些损伤会破坏盆底支持结构的完整性,导致尿道和膀胱的解剖位置改变,从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此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结缔组织松弛,也会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二、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雌激素具有维持盆底组织弹性和完整性的作用,雌激素缺乏会导致盆底支持组织萎缩、松弛。例如,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盆底肌肉萎缩,尿道周围的支持结构减弱,使得尿道闭合压力下降,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等),就容易发生尿液不自主漏出。一般来说,绝经后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育龄女性。
三、盆底组织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加,盆底组织会发生自然的退行性变。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结构的弹性和强度逐渐下降,对尿道和膀胱的支撑作用减弱。同时,尿道黏膜萎缩,尿道闭合功能减退。长期的慢性咳嗽、便秘等会加重腹压,进一步促使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例如,一些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导致长期咳嗽的老年女性,由于长期腹压增高,更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四、肥胖因素
肥胖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增加腹部的压力,同时肥胖还会导致盆底组织承受更大的压力,加速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和退变。研究发现,体重指数(BMI)较高的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的女性。这是因为肥胖使盆底肌肉承受额外的负荷,久而久之会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影响其对尿道和膀胱的正常支撑功能。
五、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史的女性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可能更高。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可能与盆底组织的发育、结构和功能有关,从而增加了个体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易感性。例如,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其自身患病的风险可能比无家族史的女性高出数倍。
六、盆腔手术史
盆腔部位的手术,如子宫切除术、盆腔肿瘤切除术等,可能会损伤盆底神经、肌肉或筋膜等结构,破坏盆底的正常解剖和功能,从而引发压力性尿失禁。例如,子宫切除术在切除子宫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盆底支持结构,导致术后盆底功能异常,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瘢痕形成会改变盆底的力学环境,使得尿道和膀胱的位置和支撑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压力性尿失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