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咋治
蛋白尿治疗原则为控制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及预防并发症,需综合多因素制定方案。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如肾功能正常者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0.81.0克蛋白质,肾功能不全者进一步限制,以优质蛋白为主,同时限盐,改变生活方式;对因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依病理类型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继发性的如糖尿病肾病控血糖、用ACEI或ARB类药物,狼疮性肾炎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泌尿系统感染选敏感抗生素;对症治疗,降压使血压达标,降脂用他汀类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谨慎,精确算剂量,避免肾损药物,合理饮食运动;孕妇依蛋白尿性质选择安全药物,密切监测;老年人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调整剂量,保证营养,安全运动,家人做好照顾。
一、蛋白尿治疗原则
蛋白尿的治疗旨在控制尿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预防并发症。治疗需综合考虑蛋白尿的病因、患者整体状况等因素。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对于蛋白尿患者,适当的蛋白质摄入至关重要。肾功能正常者,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克;若肾功能不全,需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进一步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可减轻肾脏负担。同时,应减少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36克,有助于减轻水肿。
生活方式改变: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均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2.对因治疗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膜性肾病,除糖皮质激素外,可能还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病理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选择。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例如糖尿病肾病,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可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同时控制血压,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如贝那普利、氯沙坦等,不仅能降压,还可减少蛋白尿。狼疮性肾炎,需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
其他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导致的蛋白尿,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大肠杆菌感染常用左氧氟沙星等,控制感染后蛋白尿可能随之改善。
3.对症治疗
降压治疗:血压升高会加重蛋白尿及肾脏损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者血压控制更严格)。除上述提到的ACEI或ARB类药物外,还可根据情况选择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
降脂治疗:蛋白尿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可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降低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对肾脏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因儿童肾脏及全身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药物剂量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避免使用对儿童肾脏有潜在损害的药物。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症状变化,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对于因肾脏疾病导致蛋白尿的儿童,在保证营养的同时,应避免过度高蛋白饮食,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运动方面,要选择适合儿童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剧烈运动。
2.孕妇:孕期出现蛋白尿,需综合评估病情。若为生理性蛋白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要密切监测。若为病理性,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治疗药物选择需谨慎,ACEI和ARB类药物在孕期禁用,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可选择甲基多巴等相对安全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孕妇要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血压、蛋白尿及胎儿发育情况。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种类较多,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由于老年人肾功能生理性减退,药物剂量可能需适当调整。在饮食调整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因过度限制蛋白质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同时,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选择平缓的运动方式,如慢走等。若老年人因蛋白尿导致水肿,行动不便,家人要给予更多照顾,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