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后遗症有什么症状
脑梗死后遗症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肢体麻木、肢体协调性差)、言语障碍(如失语、构音障碍)、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吞咽障碍以及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特殊人群中,老年人恢复慢需家人关心照顾并注意情绪变化,儿童患者虽少但影响生长发育,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关注心理,有基础病史患者要严控基础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肢体功能障碍
1.偏瘫:是脑梗死后遗症中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一侧的上下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无力,严重时完全不能活动。比如手部抓握能力下降,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像写字、系扣子等;下肢行走时可能拖地,甚至需要借助拐杖或轮椅行动。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本身较差,偏瘫恢复的难度相对更大。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患者,偏瘫症状可能更严重且恢复较慢。
2.肢体麻木:患者会感觉一侧肢体,包括面部、上肢、下肢等部位有麻木感,就像有蚂蚁在爬或者戴了手套、袜子一样。这种麻木感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间断发作。生活中,患者可能因为肢体感觉不灵敏而容易发生烫伤、碰伤等意外。
3.肢体协调性差:表现为动作笨拙、不灵活,走路时步态不稳,容易摔倒。在进行一些需要肢体配合的活动,如跑步、打球时,患者会明显感到困难。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发生脑梗死后遗留下肢体协调性差的问题,可能会对其职业选择和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二、言语障碍
1.失语:分为多种类型。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的话语,但自己无法流畅表达,说话费力,只能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感觉性失语患者则相反,能流利地说话,但说出来的内容往往让人难以理解,自己也不能理解他人的话语。传导性失语患者在复述他人话语时存在困难。对于从事语言相关工作的患者,失语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社交。
2.构音障碍:患者发音不清,说话含糊,就像嘴里含着东西一样。这可能是由于脑梗影响了发音器官的肌肉运动。儿童患者如果出现构音障碍,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学习和心理发展。
三、认知障碍
1.记忆力减退:患者常常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如刚刚吃过的饭、见过的人等。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如约会、服药时间等也容易忘记。长期的记忆力减退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活动。
2.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分散注意力。在阅读、看电视等活动中,经常走神,不能连贯地理解内容。这对于学生患者来说,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3.执行功能障碍:患者在制定计划、组织活动、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困难。比如在安排一天的活动时,不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遇到问题时不能想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老年人如果有执行功能障碍,可能会导致生活秩序混乱。
四、吞咽障碍
患者在吞咽食物或液体时会感到困难,可能出现呛咳、食物残留口腔等情况。严重的吞咽障碍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脱水,甚至引起吸入性肺炎。对于有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吞咽障碍引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更高。
五、情感障碍
1.抑郁: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自责自罪等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不愿意与人交流,甚至有自杀的念头。老年人发生脑梗死后出现抑郁的情况较为常见,这与身体功能下降、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有关。
2.焦虑: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不安,常常坐立不安,睡眠质量差。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病情过度担忧,害怕病情复发或恶化。年轻患者可能因为担心影响工作和未来发展而产生焦虑情绪。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对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脑梗死后遗症的恢复相对缓慢,家人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预防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生。儿童患者发生脑梗死后遗症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出现,对其生长发育会产生较大影响。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疾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减少脑梗后遗症复发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