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萎缩的症状有哪些
脑萎缩会引发多种症状,在认知功能方面,可导致记忆力下降(早期近记忆减退,病情进展远记忆也受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信息聚焦和维持能力);运动功能方面,表现为步态异常(走路不稳,如醉酒步态)、肢体震颤(安静时肢体不自主震颤);语言功能方面,有言语迟缓(语速慢、表达不流畅、找词困难)、构音障碍(发音不清、语音语调异常);精神行为方面,出现情绪改变(焦虑、抑郁等,边缘系统受影响致神经递质失衡)、行为异常(无目的徘徊、重复刻板行为等,执行功能和行为调控脑区受影响)。
一、认知功能减退
1.记忆力下降:脑萎缩患者早期可能出现近记忆力减退,例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丢失物品等。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对过去的经历等也逐渐遗忘。这是因为脑萎缩导致负责记忆功能的脑区受损,影响了记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随着年龄增长就可能有一定的记忆力变化,但脑萎缩引起的记忆力下降通常更为明显且进行性加重。而有脑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史的人,发生脑萎缩导致记忆力减退的风险更高。
2.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在进行阅读、听讲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时,很快就会走神。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大脑的注意网络相关脑区,使得大脑对信息的聚焦和维持能力下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如果有脑萎缩相关病因,如头部外伤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会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儿童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导致的脑萎缩有关,会影响其学习能力和日常生活。
二、运动功能障碍
1.步态异常:常见的表现为步态不稳,走路时摇摇晃晃,像醉酒步态。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小脑等控制平衡和运动协调的脑区,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和运动协调障碍。老年人本身平衡功能就可能有所下降,若合并脑萎缩则步态异常会更加明显,更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有帕金森病史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发生脑萎缩后步态异常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运动障碍症状。
2.肢体震颤:部分脑萎缩患者会出现肢体不自主的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即在安静状态下肢体出现颤抖。这是由于脑萎缩累及了锥体外系相关脑区,影响了神经递质的平衡,导致运动调控异常。不同年龄的患者,肢体震颤的表现可能不同,儿童脑萎缩引起的肢体震颤需要排查先天性因素,如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导致的脑萎缩;成年人则需考虑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病等引起的脑萎缩相关肢体震颤。
三、语言功能障碍
1.言语迟缓:说话时语速减慢,表达不流畅,可能会出现找词困难的情况。例如想要表达某个物品的名称却一时想不起来,用其他描述来替代。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语言中枢相关脑区,导致语言的产生和表达功能受损。老年人语言功能本身可能有一定退化,脑萎缩引起的言语迟缓会使其沟通能力进一步下降;有脑梗死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若病变累及语言中枢相关区域,发生言语迟缓的风险增加。
2.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说话的语音、语调异常。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与构音相关的肌肉运动控制和神经传导,使得发音器官的协调运动出现障碍。儿童脑萎缩导致的构音障碍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和社交能力;成年人若因脑外伤等导致脑萎缩出现构音障碍,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交流。
四、精神行为异常
1.情绪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例如无端的焦虑不安、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等。这是因为脑萎缩影响了大脑的边缘系统等与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影响情绪的调节功能。老年人本身可能有一些情绪波动,但脑萎缩引起的情绪改变更为显著,且可能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有抑郁症病史的人群,若发生脑萎缩,情绪改变可能会更加严重。
2.行为异常:可能出现行为怪异,如无目的的徘徊、重复刻板行为等。这是由于脑萎缩影响了大脑的执行功能和行为调控相关脑区,使得行为的控制和规划能力下降。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行为异常的表现不同,儿童脑萎缩导致的行为异常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社会适应;成年人脑萎缩引起的行为异常会干扰其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交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