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孩子缺钙缺锌
判断孩子缺钙、缺锌及特殊人群相关注意事项如下:判断孩子缺钙,可从症状表现(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多汗、枕秃,后有骨骼改变如颅骨软化、方颅等)、血液检查(血钙、血清25羟维生素D、碱性磷酸酶检测)、骨密度检查着手;判断孩子缺锌,可依据症状表现(食欲减退、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等)、血液检查(血清锌、发锌检测);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等因储备不足且生长快,及有慢性疾病影响吸收代谢的孩子,需密切关注症状、定期检查,补充钙锌要遵医嘱,避免过量,日常合理膳食补充。
一、判断孩子缺钙的方法
1.症状表现
孩子缺钙时,早期可能出现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多汗,即使在气温不高、活动量不大的情况下,头部也容易出汗,汗液刺激头皮,孩子会经常摇头,进而出现枕秃。随着缺钙情况加重,可能出现骨骼改变。婴幼儿期可出现颅骨软化,表现为按压枕骨或顶骨中央,有乒乓球样弹性感;78个月以上孩子可能出现方颅,即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1岁左右孩子还可能出现肋骨串珠,即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增生膨大,形成钝圆形隆起,像串珠一样;严重时还可能出现鸡胸、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等胸廓及下肢畸形。
2.血液检查
血钙检查,总钙正常参考值一般为2.252.58mmol/L,离子钙正常参考值为1.101.34mmol/L。但血钙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蛋白质水平等,有时血钙正常不代表孩子不缺钙。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其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和实验室不同略有差异,一般大于30ng/ml为正常,小于20ng/ml为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间接提示可能缺钙。碱性磷酸酶,儿童正常参考值比成人高,一般为150350U/L,当孩子缺钙时,为了维持血钙平衡,骨骼中的钙会动员出来,导致成骨细胞活跃,碱性磷酸酶升高。
3.骨密度检查
通过超声骨密度仪或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超声骨密度主要测量跟骨、桡骨等部位,反映的是骨骼的硬度等情况;双能X线吸收法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但用于儿童时需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段、性别等进行校正。若骨密度测量值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缺钙情况。不过,骨密度结果仅反映当时骨骼矿物质含量,不能完全代表孩子长期的钙营养状况。
二、判断孩子缺锌的方法
1.症状表现
锌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对孩子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等有重要作用。缺锌时,孩子食欲减退明显,可能出现挑食、厌食、异食癖,如喜欢吃泥土、墙皮等。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增长速度较同龄人缓慢。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还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地图舌等口腔问题。皮肤粗糙、干燥,伤口愈合缓慢。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神经系统症状。
2.血液检查
血清锌检测,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和年龄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儿童血清锌正常参考值为76.5170μg/L。但血清锌受近期饮食影响较大,比如检测前吃了含锌丰富的食物,可能使检测结果偏高,所以单纯一次血清锌检测结果异常,不能确诊缺锌,需结合孩子症状等综合判断。此外,发锌检测也可作为参考,正常儿童发锌含量一般为11002000μg/g,但头发中的锌含量受环境污染、洗发频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准确性不如血清锌检测。
三、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胞胎等特殊儿童,由于他们在胎儿期储备的钙、锌相对不足,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又较快,对钙、锌的需求更高,更容易出现缺钙、缺锌情况,需更加密切关注其症状表现,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36个月进行一次血液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对于有慢性疾病的孩子,如慢性腹泻、肾病综合征等,会影响钙、锌的吸收和代谢,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锌。在给孩子补充钙、锌时,要遵循医嘱,避免过量补充,以免对孩子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如过量补钙可能导致高钙血症、肾结石等,过量补锌可能影响铁、铜等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同时,日常生活中,应通过合理膳食,如多吃富含钙的奶制品、豆制品,富含锌的瘦肉、海鲜等,来满足孩子对钙、锌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