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输尿管反流的原因可能包括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下尿路梗阻、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医源性因素或外部压迫等。
1、先天性解剖结构异常
部分患者因胚胎时期膀胱输尿管壁段肌层发育不全,或膀胱三角区肌肉发育不良,导致输尿管与膀胱连接处存在解剖缺陷,如输尿管开口异常、膀胱黏膜下输尿管过短或水平位等。此类结构异常使输尿管无法形成有效抗反流机制,排尿时尿液易逆流至输尿管甚至肾盂。
2、下尿路梗阻
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或肿瘤等病变可阻塞尿液排出通道,导致膀胱内压力升高。当膀胱内压超过输尿管与膀胱连接处的抗反流压力时,尿液被迫逆流至输尿管,长期可引发反流性肾病。
3、泌尿系统感染
反复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可引发膀胱黏膜炎症反应,导致黏膜水肿、输尿管开口松弛或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感染还可能破坏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正常解剖结构,削弱其抗反流能力,进而诱发尿液反流。
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脊膜膨出)或神经肌肉疾病可影响膀胱与输尿管的协调运动,导致逼尿肌收缩无力或括约肌功能失调。这种神经调控异常可能引发排尿过程中压力异常,进而造成尿液反流。
5、医源性因素或外部压迫
尿路手术、器械检查或肿瘤、结石等病变可能对输尿管或膀胱造成机械性压迫,破坏其正常解剖结构或功能。此外,抗生素治疗不当、尿路感染控制不佳等医源性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肾衰竭。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或高血压等症状,或体检发现尿液异常,应及时前往泌尿外科就诊。医生将通过B超、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等检查明确病因,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矫正或定期随访,以预防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