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严重并发症的分娩期病症,确切病因未完全明确,主要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胎膜破裂、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以及高龄产妇、经产妇、剖宫产、过期妊娠、死胎等高危因素相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且涉及多方面机制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
一、羊水栓塞的病因机制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等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一)羊膜腔内压力过高
临产后,特别是第二产程子宫收缩时,羊膜腔内压力升高,当胎膜破裂,尤其前壁胎膜破裂时,羊水可通过宫颈黏膜静脉或胎盘附着处的血窦进入母体循环。多胎妊娠、巨大儿等情况易导致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增加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风险。对于多胎妊娠的孕妇,由于子宫过度膨胀,羊膜腔内压力比单胎妊娠时更高,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的概率相对增加;巨大儿的孕妇,胎头对宫颈的压力较大,也可能使羊膜腔内压力异常升高。
(二)胎膜破裂
胎膜破裂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重要条件之一。胎膜早破时,羊水更容易通过宫颈管黏膜静脉丛进入母体血循环。各种原因导致的胎膜破裂,如胎膜本身发育不良、宫颈口松弛等情况,都可能使羊水有更多机会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例如,宫颈口松弛的孕妇,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发生胎膜早破的风险较高,进而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
(三)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
分娩过程中,如宫颈裂伤、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情况,使得宫颈或宫体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羊水可由此进入母体血循环。胎盘早剥时,胎盘后血肿使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羊水可经此处进入母体循环;前置胎盘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胎盘附着处的血窦开放,也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途径之一。
(四)其他高危因素
高龄产妇、经产妇、剖宫产、过期妊娠、死胎等情况也可能与羊水栓塞的发生相关。高龄产妇身体各方面机能相对下降,机体对羊水成分的反应可能更强烈;经产妇的子宫肌层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使得羊水更容易进入血循环;剖宫产时子宫切口处的血窦开放,也是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之一;过期妊娠时胎盘功能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增加了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可能性;死胎时胎儿胎盘组织释放的某些物质可能会促进凝血系统的激活,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
总之,羊水栓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严重分娩并发症,其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机械性阻塞、过敏反应、凝血功能异常等多方面机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