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异物三大典型特征
气管异物有呛咳、呼吸困难、喘鸣音等典型特征。呛咳是因异物刺激气管黏膜,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所致,不同年龄表现有别,进食过快、有吞咽功能障碍者更易出现;呼吸困难是因异物阻塞气管使气体进出不畅,儿童和老年人情况更严重,躺着进食、有气管软化病史者风险高;喘鸣音是气流通过狭窄气管部位产生,不同异物及人群特点使喘鸣音有差异,气道高反应性、常接触刺激性物质者几率高。同时提醒家长注意儿童进食安全,老年人细嚼慢咽,有相关病史者注意饮食方式,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一、呛咳
呛咳是气管异物最为常见且典型的特征之一。当异物进入气管时,气管黏膜受到刺激,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启动,引发剧烈的呛咳。这是因为气管内的感受器感知到异物的存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咳嗽动作,试图将异物排出体外。这种呛咳通常突然发作,且较为剧烈,往往在异物进入气管的瞬间就会出现。不同年龄人群呛咳表现有所差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尖锐的哭声伴剧烈咳嗽,且因无法准确表达不适而哭闹不安;成年人的呛咳则相对更有力量,可能会弯腰、用力咳嗽。在生活方式方面,进食过快、边说话边进食的人群更容易出现气管异物导致呛咳。有吞咽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如曾发生过脑血管意外影响吞咽功能的人群,发生气管异物呛咳的风险也较高。
二、呼吸困难
气管是人体呼吸的重要通道,当异物阻塞气管时,会导致气体进出不畅,从而引起呼吸困难。如果异物完全阻塞气管,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费力、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即“三凹征”。若异物部分阻塞气管,可能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时间延长、费力。儿童由于气道相对狭窄,发生气管异物时呼吸困难往往更为明显和迅速,尤其是低龄儿童,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如口唇发紫等。老年人可能本身就存在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气管异物导致的呼吸困难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和严重。生活中习惯躺着进食的人群,异物更容易进入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有气管软化病史的患者,气管本身支撑力较弱,异物进入后更容易加重呼吸困难。
三、喘鸣音
喘鸣音也是气管异物的典型特征之一。当气流通过狭窄的气管部位时,会产生一种高调的、持续的声音,即喘鸣音。这种声音在患者呼吸时可以明显听到,尤其是在吸气时更为清晰。喘鸣音的产生是由于异物部分阻塞气管,使气流通过受阻,形成涡流所致。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异物引起的喘鸣音可能有所不同,较小的异物可能导致较尖锐的喘鸣音,而较大的异物可能产生低沉的、类似打鼾的声音。儿童的喘鸣音可能更加尖锐刺耳,因为他们的气道较细。患有哮喘等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人群,气管异物导致的喘鸣音可能会与原有疾病的症状相互叠加,增加诊断的难度。生活中经常接触粉尘、烟雾等刺激性物质的人群,气道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气管异物引发喘鸣音的几率相对较高。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家长要格外注意其进食安全,避免给孩子吃花生、瓜子等容易导致气管异物的食物,进食时要保持安静,避免逗笑、哭闹。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吞咽功能可能较差,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大口进食。有吞咽功能障碍、气管软化等病史的患者,更要注意饮食方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食训练。一旦发现有气管异物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