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注意事项
剖宫产术后护理包含多方面:伤口护理要保持清洁干燥,用碘伏擦拭,观察有无渗血等异常;饮食上术后6小时禁食禁水,之后先流食再过渡,营养均衡并避免刺激性食物;休息与活动需保证充足睡眠,采取半卧位,早期适当活动;观察恶露量、颜色和气味,可按摩子宫、哺乳促进排出;性生活3个月内避免,做好避孕;高龄产妇注重休息、补钙,密切观察;合并基础疾病产妇遵循个体化指导,如心脏病产妇控制活动量,糖尿病产妇监测血糖。
一、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术后医生会用敷料覆盖伤口,产妇应注意避免伤口沾水,若不慎弄湿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更换敷料。一般在医院期间,医护人员会定时查看并清洁伤口周围皮肤,出院后可每天用碘伏等消毒药水擦拭伤口周围,范围大约距伤口边缘12厘米,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新生的组织。因为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影响伤口愈合。
2.观察伤口情况: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正常情况下,伤口会逐渐愈合,疼痛也会随着时间减轻。若发现伤口渗血较多,或有脓性分泌物,且伤口周围红肿范围扩大,甚至伴有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这可能是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的表现。
二、饮食注意
1.术后初期:剖宫产手术因麻醉及手术操作刺激,胃肠功能会受到抑制,术后6小时内应禁食禁水。6小时后,可先饮用少量温水,若无不适,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如米汤、藕粉等,但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易产气食物,以防引起腹胀。这是因为术后胃肠蠕动尚未完全恢复,食用产气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
2.逐渐过渡:随着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稀粥、面条等,之后再慢慢恢复到正常饮食。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影响恢复。
三、休息与活动
1.充分休息:术后身体较为虚弱,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8小时。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恶露排出,减轻伤口张力,缓解疼痛。同时,家人应协助产妇照顾新生儿,减少产妇体力消耗。
2.适当活动:术后24小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3天,可尝试在床边坐起,逐渐在病房内走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还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伤口裂开。
四、恶露观察
1.观察量和颜色:产后会有恶露排出,一般前34天为血性恶露,量较多,颜色鲜红;之后逐渐过渡为浆液性恶露,颜色淡红;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应注意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若恶露量增多,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且伴有臭味,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或宫腔内有残留组织,需及时就医。
2.促进排出:可通过按摩子宫来促进恶露排出,方法是洗净双手,在腹部沿着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子宫底部,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同时,鼓励产妇尽早哺乳,婴儿吸吮乳头可刺激子宫收缩,有利于恶露排出和子宫恢复。
五、性生活与避孕
1.性生活:剖宫产术后身体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一般建议在产后3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因为此时子宫切口尚未完全愈合,过早性生活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感染等风险。恢复性生活后,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过度刺激。
2.避孕:产后即使月经尚未恢复,也可能已经恢复排卵,所以要做好避孕措施。由于剖宫产术后子宫有瘢痕,再次怀孕存在子宫破裂等风险,因此不建议采用安全期避孕。可选择避孕套、宫内节育器(一般在产后6个月后放置)等避孕方法。
六、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1.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慢,术后更应注重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上,除了保证营养均衡外,可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虾皮等,预防骨质疏松。同时,要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因为高龄产妇发生产后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若出现头晕、心慌、血糖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2.合并基础疾病产妇:如合并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产妇,术后护理更为复杂。对于心脏病产妇,要严格控制活动量,避免劳累加重心脏负担,注意观察呼吸、心率等情况;糖尿病产妇需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保证伤口正常愈合,因为高血糖环境易引发感染。此类产妇应遵循医生的个体化指导和建议,确保安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