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的症状
小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抽搐,可伴有意识丧失、眼球凝视、口吐白沫等症状,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感染、非感染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引起小儿惊厥。治疗方法包括急救处理、控制惊厥、病因治疗等。预防措施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高热惊厥等。
1.什么是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也被称为“惊风”或“抽风”。
它通常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突然发作性抽搐。
惊厥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脑损伤或死亡。
2.小儿惊厥的症状有哪些?
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
发作时意识丧失,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面色苍白或青紫。
部分患儿可伴有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呼吸暂停、口唇发绀。
发作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发作停止后,患儿可进入睡眠状态,醒后对发作过程多不能回忆。
3.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有哪些?
感染:如脑膜炎、脑炎、肺炎等。
非感染性疾病:如颅内出血、脑缺氧、低血糖、中毒、癫痫等。
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其他:如热性惊厥、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
4.如何诊断小儿惊厥?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患儿的发病时间、发作表现、既往病史等。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神经系统检查等。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脑电图、头颅CT等,以明确病因。
5.小儿惊厥如何治疗?
急救处理: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用手指按压人中穴或合谷穴,以缓解抽搐。
控制惊厥:可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药物止惊。
病因治疗: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抗感染、降颅压、纠正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小儿惊厥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染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加强护理:保持患儿安静、舒适,避免过度刺激。
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营养均衡。
预防高热惊厥: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时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
避免诱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饥饿、惊吓等。
7.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小于6个月的婴儿: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更容易发生惊厥,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特别关注。
有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其发生惊厥的风险较高,应密切观察。
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儿:应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减量或停药。
热性惊厥患儿:在发热初期,应及时给予退热治疗,以预防惊厥发作。
总之,小儿惊厥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急症,家长应及时带患儿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了解惊厥的急救方法,以在发作时能够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