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突然且剧烈的头痛,常伴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多数有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有眼部症状。特殊人群临床表现有特点,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头痛、脑膜刺激征轻,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突出;儿童相对少见,表述症状困难,多表现为烦躁等,脑膜刺激征不典型,病因以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多见。
一、症状
1.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症状,多突然发生,呈剧烈头痛,常被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可呈全头部剧痛,也可起始于局部后蔓延至全头部。头痛原因主要是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及颅内疼痛敏感结构。例如一项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超过90%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
2.恶心、呕吐:常与头痛相伴出现,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颅内压升高,导致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呕吐多为喷射性,频繁发生。研究表明,约70%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3.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嗜睡、烦躁,重者可昏迷。意识障碍的发生与出血部位、出血量以及是否发生脑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例如,当出血量大,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影响脑灌注和脑功能时,易出现昏迷。据统计,约20%30%的患者会有意识障碍。
4.癫痫发作:少数患者在发病早期可出现癫痫发作,多为全面性发作。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出血刺激大脑皮质、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临床观察发现,约5%1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有癫痫发作表现。
5.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及布鲁津斯基征阳性。是由于血液刺激脑膜,引发脑膜炎症反应所致。一般在发病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体征之一,多数患者均会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
6.眼部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一侧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瞳孔散大等动眼神经麻痹表现,多因动脉瘤压迫动眼神经引起。还有患者可出现玻璃体下片状出血,对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提示意义,尤其在早期头痛等症状不典型时。眼部症状的发生率虽相对不高,但一旦出现对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二、特殊人群临床表现特点
1.老年人: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症状相对较轻,而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相对突出。这是因为老年人脑血管弹性较差,出血后不易引起剧烈的头痛反应;同时,老年人脑萎缩,颅内空间相对较大,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可能不明显。但意识障碍的发生可能与老年人脑功能储备较差,对出血及颅内压变化耐受性低有关。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时,要警惕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需及时完善头颅CT等检查明确诊断。
2.儿童: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对少见,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头痛等症状,更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拒食等。由于儿童颅骨尚未完全闭合,对颅内压升高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脑膜刺激征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另外,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与成人也有差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病因相对更为常见。所以,当儿童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尤其是有先天性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时,要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